可行。按厂家的尿性,自然语义分析,以及参数转换,会放在云端,收订阅的钱,而不会费心加强用户物理终端的这方面处理能力以及配套电池续航。用户还要交数据网络的钱。
搞不好,就是虚实结合的创作式AI。用户分不出什么是现实(reality),是什么编造出来的伪影细节(artifact),就如目前AI的内容填充(确定是编造的),或者降噪(复原细节中可能有基于画面邻近材质的学习编造)。
【 在 rockdestiny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做出来语音就可以控制拍摄效果的就行了,只要嘴对着说:天空暗点,人脸亮度再亮一些,背景模糊一下,主体是中间的这个人。。。咔嚓~
: 或者是无脑拍,不用管,拍完对着预览图说以上这些就行了
: 最后再加:分享到朋友圈,配个文艺范儿的句子
: ...................
--
FROM 119.1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