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 Dazzy 的大作中提到: 】
: 可行。按厂家的尿性,自然语义分析,以及参数转换,会放在云端,收订阅的钱,而不会费心加强用户物理终端的这方面处理能力以及配套电池续航。用户还要交数据网络的钱。
: 搞不好,就是虚实结合的创作式AI。用户分不出什么是现实(reality),是什么编造出来的伪影细节(artifact),就如目前AI的内容填充(确定是编造的),或者降噪(复原细节中可能有基于画面邻近材质的学习编造)。
嗯嗯,就是这样,这样普通人也能出好片,花点钱是可以接受的
对摄影师来说是个坏消息,自从有了PS直到现在AI文生图,AI修图等一般水平的摄影师越来越难了
--
FROM 124.6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