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在离版发些神话、影视、文学作品等方面的心理分析的帖子呢?因为对于发展深入的夫妻关系来说,心理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是能够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的。具体来讲,所谓发展深入的夫妻关系,是指夫妻二人能够相互走进对方的内心深处,能够明白对方为什么是现在这个状态(包括行为、想法和感受,甚至生理状态),也能够让对方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行为、想法和感受。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先具备看清(分析)自己的能力。有能力看清自己了,自然也就有相应的看清他人的能力了,因为这两种能力本质上都遵循相同的思想、使用相同的方法。做影视等的心理分析,则完全可以看做是为提高这种能力所做的练习。
后续,我还打算推出一套线上免费释梦课,因为释梦与心理分析所遵循的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这事儿还在酝酿中。
言归正传。前几天有人说《三体》内容残忍,在宣扬人性的恶。我心里不爽。描写人性的恶的著名作品多了去了,《巴黎圣母院》,《基督山伯爵》,《血字分析》…都在写人性中的恶。在这方面,《三体》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三体》固然没有去宣扬人性的恶,但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究竟在写什么呢?它的主题是什么?总不会仅仅是在“炫耀”大刘的宏大想象力吧?所以,这还是个蛮有意思的问题。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的体会和分析。
这里,我需要先介绍下婴儿的2个心理特点。
1.婴儿都会有一个叫做“全能幻想”的心理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会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自己在主宰着这个世界。比如,婴儿会认为自己能控制母亲:饿了的时候一哭闹,母亲就来喂他;冷了的时候一哭闹,母亲就给他盖被子;无聊的时候一哭闹,母亲就来抱他、逗他笑……等等。宫崎骏的《天空之城》描述的,其实就是一个人逐渐放弃这种全能幻想(也叫全能自恋)的过程:城市漂浮在天空中,象征着不真实的东西,也就是婴儿式的幻想;天空之城中强大的机器人,则象征着婴儿的全能感。
2.婴儿具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或者通俗地说,婴儿具有强大的“心灵感应”的能力。婴儿与母亲在心理上处于一种“共生”关系,母亲的心理内容,比如情绪,会直接进入婴儿的内心,或者说婴儿能直接感受到母亲的情绪。(但他无法区分这是自己的情绪还是母亲的情绪,从而把这些都当成了自己的情绪。)
此外,还需要介绍的一点就是人对死亡的恐惧。世界终究是无常的,人总难免一死。从我们出生时起,死神就一直在那里等着我们,他有足够的耐心,他是不可战胜的。不过,死神也有两面性。一方面,死神是令人恐惧的,就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有时候死神对我们又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死神会抹平一切,带给我们绝对的平静。
有了以上三点介绍,我们就可以对《三体》做心理分析了。
直观地看,《三体》就是在写人类如何与三体人斗争的过程,而且,斗争的结局是高级文明实施了降维打击,毁灭了人类和三体人,以及人类和三体人共同赖以生存的三维世界。
当然,我们直接看到的这层表面现象,极有可能不是《三体》所表达的真意,真意应该是表面现象背后的象征意义。
三体人象征什么呢?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三体人的特点,并想象一下自己是三体人,去体会一下三体人会有什么感受……
结果就是,
三体人生活在一个死亡随时会降临的、无法预测、极其不稳定的世界中;三体人的科技极其发达;三体人之间不使用语言进行交流,而是使用“读心术”进行交流——也就是三体人有极强的“心灵感应”能力。我们可以看到,三体人的这三种特征和心理体验,其实就是被照顾得不太好的婴儿的典型特征和心理体验。
所以,三体人象征的,一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残存的那个婴儿的心理部分;二,也是最主要的,象征自我们出生时就产生了的、对死亡的恐惧。而所谓的更高级的文明,象征的就是“死神”。整个《三体》真正描写的,就是一个人对抗死亡恐惧的一生。这场斗争最终的结局是:世界是无常的,人不可能战胜死亡,最终,死神抹平了一切,带来了绝对的平静。
分析到这里,我也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三体》的第三部分写成了那个样子——让我感觉既消极,又平淡。其实这并不是真的消极,因为进入第三部分的时候,人相应地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不再那么用力地与死亡恐惧战斗了。
此外,我还可以再简单讲点儿细节。《三体》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象征的,其实是一个人内心中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叫做“子人格”。比如,叶文洁就是一个人心中偏抑郁的部分,罗辑和大史就是一个人心中有生命力、有智慧、有勇气的部分……
--
修改:laul FROM 101.240.104.*
FROM 101.2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