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对孩子和对爱人的这种不同,根源是两种情况下我们所投射的内容不同。
我们把自己内心那个弱小、无助、渴望得到父母关爱的儿时的“我”投射给了孩子,导致我们对孩子的爱掺杂了我们对儿时的自己的爱。
我们把自己儿时对父母(主要是男孩对母亲、女孩对父亲)的未满足的欲望、需求投射给了爱人,下意识地希望爱人能扮演我们的理想父母,来满足那些未满足的欲望和需求。当爱人不愿或不能满足这样的欲望时,我们容易感到失望,甚至愤怒。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主要就是在讲这个事情。
【 在 JSC202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如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是很愿意为了成为更好的父母,去学习如何当父母
:
: 而我们却不愿意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伴侣,去学习如何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
: ...................
--
FROM 14.21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