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并不在于“我觉得多数人选A还是B”,
而是在真实世界中,请观察一下,多数人是选A还是B
观察世界、环境,是对自我定位的一部分工作
你的观点似乎是“随意”,滑到哪算哪,按这样的心态去找工作,碰壁20次,还剩多少信心?
个别例子被你放大了,要看统计数据啊
高考考了三本的分数,志愿全填985行不行,当然也是行的,万一捡漏了呢?
但这不应该成为大众效仿的行为规则
考了三本的分数,可以填三本学校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好好学认真学,也能学有所成,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自我的幸福感也就有了
不管人们是否有意识的去算计过,他的行为,背后都有合乎逻辑的驱动。
某人把人类知识划分为哲学 社科 自然科学,其实ta学金融的,应该看点经济学,
经济学解释了很多人类的行为,包括处理情感方面的行为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不不,那个10/20和15/40的举例,你觉得一般人选b,但一定有人选a,人最看重什么什么就是他的a,假如这个人他不缺钱呢?假如他就要多睡二十分钟呢?我早些年间在大山里见过有孩子一个月五千块钱但是他打车上班单程60的,他还嫌班车慢于是就总打车,于是他的工资刚刚够打车费。那么假如你让这样的一个小孩去挑10/20和15/40,搞不好他会抬头问那有没有8/5的啊,他会说上班要多走路实在是太烦了。
: 我觉得人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很重要,虽然优点缺点事实上是排位概念,但是不是排位结果。那么了解自己后能抓重点就行了,比如有一个人想了想,总结出来以下四点:我没钱、我做饭好吃、我喜欢钱、我愿意做饭,就凭这四句话已经足以让这个人找到对象了,而且不会太差。至于什么哪一个档,管他是哪个档干什么。
:
--
FROM 116.2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