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话剧我就断定,这绝对是一个评论两极分化的作品。喜欢它的人无比喜欢,讨厌它的人从价值判断到观剧体验两方面都会对其嗤之以鼻。
我和我的观剧小拍档——我妈,就很工整地分属这壁垒分明的两极。我妈芳龄六十多,牵手我爸四十年——一个,真的,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当我一边哼着戏里的《爱情颂》,洋溢着一脑门粉红泡泡走出剧场的时候,她却一脸工伤般地郁卒吐槽,好扯啊……我立马护犊子反击:是你自己没看懂吧!
然而也是心虚的,这世上就是有些人,幸运到永远蒙昧。
这次的作品是大华城市表演艺术中心出品的,由易立明导演根据以色列国宝级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剧作改编的“都市情感三部曲”第一部——《乱我心者》。列文作品一向直指人类的生存困境,以哲学思辨、悲悯气质和荒诞风格著称,《乱我心者》当然也不例外。这部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希伯来语作品,虽以“心随物转,情随事迁”的爱情为主题,却因为列文作品自带的隽永气质,却和这个世纪的大都会北京,实现了精神内核上的无缝贴合。不得不让人感慨经典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和大华主创团队为本土化做出的匠心和努力。
《乱我心者》的故事鲜活得好像是个虎扑步行街、天涯八卦版块、豆瓣生活小组、小红书引流PO文的连载帖子——《我哥们说我的美女对象一直在给我戴绿帽,大家帮我评评理》。
社区选美比赛的评委拉姆卡和歌手啦啦恋爱。有一天,拉姆卡和他的朋友“不是亚当”临时上门,却发现她正和别的男人在家。啦啦声称是因为脚上长了鸡眼影响唱歌,需要请这位足疗师治疗。随后的日子里,拉姆卡又发现了她一连串的男性助理——嗓音治疗师,拳击钢琴家……为了击败对手,拉姆卡决定在这些领域勤学苦练。
“不是亚当”劝拉姆卡远离啦啦,却让他认为对方是在觊觎啦啦,于是提出决斗……最终,拉姆卡并没有追随远走的啦啦,仍然坚持每周准时等在她窗下……
与此同时,“不是亚当”也厌倦了他和妻子二十多年如一日平淡繁琐的婚姻生活,急欲求死。
你看主副、明暗两条故事线泾渭分明,极言大都会两种极端的情感面貌。就像跳水比赛,需要去掉的那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它不足以诠释全貌,它却足够窥见一斑。
它是超现实,却超现实的!
对于拉姆卡和啦啦,你尽可以用一些庸俗的网络语汇去描绘:“接盘侠和绿茶妹”、 “女神和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
对于“不是亚当”,你也尽可以用一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表达:“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你还尽可以对两者不屑不耻不认同。
但你唯独不能否认它的存在。
都市情感生活也要遵循大数法则,样本足够多,总会有如剧本里的极 端状况。都会北京,人口两千万,平均三十岁。年轻热血又海量,情感奇观俯拾皆是:
青梅竹马不敌天降;
同姓异姓智姓恋随意切换;
即时聊天工具全程共生,一拉黑了无痕;
AI chatGPT大行其道,你猜对方是人是鬼还是狗?
杀猪盘奔现,却找到真爱,网络爱人面基,却见光死;
暧昧当道,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况且当代世情的吊诡在于,人活到某一年纪,都会耻于做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女同学。你可能没有经历,但你一定粉饰、生造、道听途说、拿来主义过经历。
比如,我本人——一个,同样,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你们知道,作为一个在最传统的江南乡村教师家庭长大的姑娘,我幼时对情感的理解,仅限于青梅竹马、同乡同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的乡村恋情田野调查请参看 我所经历的江南 长干篇)
你们也知道,我后来来了北京。年纪空长,经历不涨,持续母胎单身,热爱胡说八道。(我的都市恋情田野调查请参看 《再见前任》影评 )
你看,大数法则和从众心理两相加成,世情光怪陆离。
可这光怪陆离,不是错。东亚人的情感表达本有基因里自带的迂回婉转。是大都会,大都会摧枯拉朽,不确定改变一切。
一如当代情感sheng经《东京爱情故事》里,那首著名的主题曲唱:
在那天,在那时,在那地方
如果不曾与你邂逅
我们将永远是陌生人
身世浮沉,雨打飘萍,
无本无源,无根无系,
不知来路,不问归期。
你可能未感知,它却在影响你。
艺术家无疑更为敏锐,音乐戏剧《乱我心者》在我看来,好就好在它对都市情感非全景式的精准呈现。说它非全景,是毕竟你不能要求一部话剧对纷繁的都市情感穷形尽相,古典如希腊三斯,经典如莎士比亚,怪诞如迪伦马特也不能。
但对于文艺作品来说,呈现本身就是成功。
更何况,主创团队极其聪明地利用了音乐这种表现手法,倚重了舞美这个艺术语言,还有比音乐更能表达感情的吗?还有比光影更能打造氛围的吗?
《鸡眼之歌》、《爱情颂》、《拉姆卡之歌》、《不是亚当之曲》,配着大提琴、钢琴、葫芦丝轮番放送,诸如“干净的床单、金色的月亮、小猫趴在窗台上……”的歌词直给输出,优美、荒谬,纯真,无奈。
荡妇啦啦身着晚礼服,高蹈矗立,强光下庄严有如地母。
情圣拉姆卡,坐在半明半暗的光影里,阿Q式的自欺欺人,阿甘式的纯真执拗,堂吉诃德式的孤勇可笑……
听着看着,我几乎都要为这个吊膀子故事落泪了!
一切的溢美之词都可以送给台上的演员——可太有才了,吹拉弹唱,唱念做打,该风情的风情,该纯良的纯良,该清醒的清醒,该混沌的混沌。
一切的倾佩之语都可以送给台下的主创,可太有眼光和胆魄了——是情人节,但“搞破鞋”;是汉诺赫·列文,但不是《安魂曲》。列文作品里相对不起眼的这一部,绝不赞美忠诚忠贞和一夫一妻;根本无关花前月下和海誓山盟;没完没了的谎言欺骗、小舔狗没变老帮菜;没完没了的喝茶煮茶,小仙女熬成黄脸婆……
啊呀,好像有哪里不太对,然而存在就是对!
一切的不合理,碰撞,对冲,平稳落地。
一切的非主流,去伪,存真,提纯呈现。
是是是,必然还有剧作家列文永恒的悲剧意识和导演易立明无处不在的哲学思辨和超越意图。怎么没有呢?“不是亚当”对生活的态度,悲剧、抽离又审慎,拉姆卡叶公好龙般对爱情的态度,荒诞又真实。
文本里呓语无处不在,引发的思考自然而然。
可这在当下并不是最要紧。当下是万马齐喑后的情人节,是大病初愈后的春天里,是秩序重建后的新时代,蓬勃生发,蠢蠢欲动。
去爱吧!去闹吧!去唱吧!去跳吧!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O ever youthful,O ever weeping.
真的,不要,做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女同学。
不过,如果你执意如此,执意认为都市情感浮世绘都是扯淡,
那么也恭喜你,祝福你,永恒清浅,永恒幸运。BRAVO!
--
修改:misssaigon FROM 58.31.35.*
FROM 5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