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意义来源与外星人,人工智能,或者另外一个文明与人类的交互。如果在有限的人类窗口期,人没有跟另一个文明交互,人类就不存在意义。意义只存在于边界条件跃迁的附近;
点评:人类整体寻找意义的方式:1. 成为跟过去不一样形态的人,比如成为过去的神;2. 引入不同于人类的智慧,比如强人工智能;3. 发现外星人,并与其文明交互
2)语言是文明的载体,有什么代际的文明就是有什么形态的语言。当新的语言(内容、形态)被创造出来,文明就前进了。
点评: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是有什么样的文明的可能性。哲学是关于语言的批评,另一个角度看,是语言的净化。语言进化的方式之一一般是实践,哲学是理论。也就是有了语言,有了语言进化方式,文明发展的脉络就是自然的事情,快一点,慢一点也都会到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家没错:与谁对话,就会成为什么层次的人,与天对话就成为神。数学是人类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人类发展了,成为类似于过去的神一样的社会文明形态。而那些雅典神话并没有过时,或者老去,正在以文化的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现代社会
3)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都有科学或者现实世界的映射。这就好像人类的语言丰富多彩,并不是所有的话都能找到现实。但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所有语言的起始点都有现实的映射。这让我们不禁想到,会不会数学所有的分支都能找到其对应的宇宙结构规律(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或者在其他宇宙里有(平行宇宙)。
4)从庄子齐物论的角度看世界宗教的格局
佛教:众生平等,指的是介观生物,而微观生物并不在里面,比如佛教不能吃荤但是可以吃菌类。
道家:善。人人平等。
基督:人平等,神不平等
科学(如果看作宗教):万物平等。规律不平等
显然,科学框架最大,如果把人的意识放在科学里,人与万物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不是其他宗教的:仅限于人与人之间没差别,人与动植物没差别,人与(有限的)XX没差别
这样,人在做移情的时候(或者研究),人可以化作万物去感受这个世界,然后用自然语言描述。这个框架目前是最大的
--
FROM 113.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