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周芷若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你真是够颠三倒四的
你搞清楚了 是你来说的:文学史中金庸比王朔地位高
我说的是:王朔不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金庸是
文学史不会把他俩放在一起排座次
能看懂吗
【 在 h2929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想说,王朔写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史,而所有的港澳台作家和海外华人作家都没有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因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定义如下:
: 中国当代文学,首先指的是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
: 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
: ...................
--
FROM 116.7.45.*
完全没提到武侠。
事实上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基本会提到武侠和金庸。
但中国当代文学史,讲的是中国大陆建国后的文学史,基本不会提武侠。因为那几位都不是大陆的,会提王朔。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书我没读过
: 但是一般现当代文学史 必提王朔
: 武侠小说 也多少都会提到 提武侠难道会不提金庸?
: ...................
--
FROM 24.17.214.*
我忘记加书名号了,我想说的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这本书。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未有提及金庸
文学史教材中不可忽视的洪子诚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主要是以大陆作家为主,并未涉及到港澳台文学。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之前高校普遍通行的教材,本书总体比较宏观、正统,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更加富有一家之言的立意,选取多部作品进行分析,其中未涉及港澳台文学。这反映了金庸入文学史的背后,是香港文学、台湾文学如何整合纳入中国文学史的命题。从以上不同的文学史著作中可以看出,由于不同的文学史观和编著标准,金庸在当代文学史中还存在讨论的空间。
作者:麋鹿马
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1170699/answer/2253634416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有港澳台作家都没有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
: 你这是读了多少本中国文学史?
--
FROM 24.17.214.*
我没在网上读过电子版文学史
基本上是个正规教材就行 对照着看更好 其实内容基本大同小异
说什么中国当代文学史必须不含港澳台作家 这属于奇谈怪论
比如下面这个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这本书评价还是挺好的 洪子诚那个 很多人的评价都是“乱”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1687082/
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史》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后又纳入教育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系列。全书分为绪言,20世纪50一70年代中期的文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的文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文学四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史》以文学的现代转型为中心线索,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剖析,再现了当代文学发展的轨迹。与同类教材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把作品放在主体地位,突出了文学创作的实绩和对当代有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评介,反映了文学史应当是文学创作所构成的历史的理念。《中国当代文学史》吸收了该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信息量大,在框架结构、层次区分等方面均有鲜明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作为高等学校中文专业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师生和社会读者阅读。
【 在 aKong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正规文学史链接
--
修改:azureocean FROM 116.7.47.*
FROM 116.7.45.*
大部分当前通行的当代文学史专著里面,金庸都占有一席之地且篇幅不小,有两本重要的教材,只谈大陆作家的,没有提到金庸。王朔没有这个地位。
当代文学史里的金庸
2018-01-19马率帅杜睿
当代文学史相关教材版本庞杂,当前通行或者较为普及的“当代文学史”专著有以下几个,分别为: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2008年,复旦大学出版社);陈其光:《中国当代文学史》(199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吉林省五院校:《中国当代文学史》(198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李继凯、赵学勇、王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01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吴秀明:《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2002年,浙江大学出版社);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田中阳、赵树勤:《中国当代文学史》(1998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下)》(201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此为市面上通行度较高的教材,不能尽括)。
以上的当代文学史教材中,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将“金庸的武侠小说”作为专章来论述,甚至占用了几页纸的篇幅。朱栋霖本《中国现代文学史(下)》,严家炎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李继凯、赵学勇、王荣本《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等文学史中有所呈现,其中大多放在港澳台文学中重点提及。而洪子诚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和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作为当下高校普遍通行的教材版本,未有所涉及,因为金庸的出现与港澳台文学相关,但在两种版本中,港澳台文学鲜有笔墨。
在涉及金庸的文学史专著中,大多将金庸与香港文学联系在一起,或专节,或与其它武侠小说家并论,下面仅以几部常见的文学史著来看看金庸其人其作在文学史中的叙述。
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下)》论金庸
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将“台湾文学”“香港文学”作为最后两章,谈及了港台文学的概述和代表性作家,涉及金庸的篇幅大约占了整个港澳台文学的三分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港台文学作家里,唯有金庸单独作为香港文学的第二节展开论述,可见朱本对金庸的重视。
该书详细介绍了金庸从1924到1999年的生平事迹及其代表作品,还宏观地论述了金庸小说的特点及其局限性。书中认为金庸小说具有六大特点,其主要局限表现在:主题较单一,以侠赋义;结构、语言、人物形象程式化;故事神话化、童话化。书中将金庸小说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是早期创作,从《雪山飞狐》开始,金庸的创作进入成熟期。1965年,金庸推出了《天龙八部》和《侠客行》,将武侠小说推向高潮。
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金庸
作为新世纪广为流行的严家炎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对港台文学的叙写稍有不同。从重视程度上讲,严本不再以一章“百年台港文学”这样的术语概括,而是以80年代为限,将二十世纪的港台文学一分为二:第二十七章为“白先勇、陈映真与战后三十年的台湾、香港文学”和末尾三十四章“八十至九十年代的台港文学”。金庸则位于第二十七章第五节“高阳、金庸与台港地区通俗文学”下进行论述,该节以高阳的历史小说起,古龙的武侠小说止,中间是金庸与梁羽生两大武侠小说大家,五页篇幅的金庸叙述,以金庸大事记着手,使读者在“知人论世”中更深层次地解读金庸其人其作。
书中认为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有四:一是以侠义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表现中国的社会生活;二是金庸塑造的众多人物为现当代文学画廊增添了不可或缺的典型;三是其叙事描写的方法可谓多样多变;四是金庸长篇小说的结构是中国小说所特有的,其结构极适合于表现中国人的历史感、现实感。
严家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是一本学术性和普适性兼备的文学史专著,书中对金庸的作品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赏析。
值得一提的是,严家炎特别提到金庸的场面描写,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相当罕见的。《射雕英雄传》中的“华山论剑”,《神雕侠侣》中的“大战襄阳”,《笑傲江湖》中的“并派”,《倚天屠龙记》中的光明顶“排难解纷当六强”、“群雄归心约三章”均堪为典范。
李继凯、赵学勇、王荣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金庸
李继凯、赵学勇、王荣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书,该书将“现当代台港文学”单列成章,置于末尾,金庸则与白先勇、余光中两位作家并置于第三节。用语篇幅较为精炼,书中认为“金庸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不仅表现在对武侠小说传统价值体系的成功改造,崭新的人文思想主题的提炼,艺术境界的创造与拓展等方面,而且还表现在独特的想象方式,完善的长篇小说叙事规范及成熟优美的民族文学语言艺术等方面,从而显示出若干鲜明的艺术特征:雅俗文学的完美结合、情节艺术的完美展示、现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田中阳、赵树勤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论金庸
田中阳、赵树勤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是对金庸作品的总体概述,书中认为“在香港新武侠小说界中,金庸无疑是一代宗师,他的小说自问世以来,有如一股强大的冲击波,震动着华人社会的读书界”。
在以文学史写金庸的专著中,吴秀明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一书尤为典型,该书专列四十章,名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章下分三节,分别从历史地位、精神内涵、艺术特色来论述。通过选录章节篇幅对比,例如“高晓声、张贤亮、路遥的小说”合成一章,可见独立成章的“金庸”在著者心中的地位。书中撷取诸多研究者的成果,提出“缺少金庸的文学史是残缺不全的”等观点,对推动金庸入“史”做出了贡献。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是够颠三倒四的
: 你搞清楚了 是你来说的:文学史中金庸比王朔地位高
: 我说的是:王朔不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金庸是
: ...................
--
FROM 24.17.214.*
我忘记加书名号了,我想说的是北大教授洪子诚的这本书:
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
这不是奇谈怪论,因为政治原因,的确港澳台在1997年回归前不属于中国啊。然后百度百科也确实有我引用的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说法,且有两本非常重要权威的教材的确不谈港澳台,而且对金庸的评价的确会涉及到港澳台文学和大陆文学界的地位,如何融合的讨论啊。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没在网上读过电子版文学史
: 基本上是个正规教材就行 对照着看更好 其实内容基本大同小异
: 说什么中国当代文学史必须不含港澳台作家 感觉这属于奇谈怪论
: ...................
--
FROM 24.17.214.*
还需要再说一遍吗
金庸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王朔不是
哪个文学史把他们俩放在一起排座次了?
你哪来的“金庸地位比王朔高”?
如果按照传统的观点 通俗文学地位不如严肃文学 你不知道是吗?
【 在 h2929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部分当前通行的当代文学史专著里面,金庸都占有一席之地且篇幅不小,有两本重要的教材,只谈大陆作家的,没有提到金庸。王朔没有这个地位。
: 当代文学史里的金庸
: 2018-01-19马率帅杜睿
: ...................
--
FROM 116.7.45.*
王朔算纯文学?算不上啊,他一直在和高深的知识分子和纯文学作家骂架的啊
王朔批评金庸的理由是金庸小说受旧小说影响,类型化与传奇色彩太浓。这 一批评当然不无商榷之处。因为类型化 与传奇性恰好是包括武侠小说在内的通俗 小说的特点,也历来为纯文学不齿,所以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王朔这一回 站在纯文学立场上批评通俗文学让人觉得滑稽,王朔一开始走的是言情小说一路 ,后来又以电视剧《渴望》成为大众文化的 吹鼓手,而读者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 他的那些心爱的嚷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都市顽主的城市历险故 事。 这些都与纯文学相去甚远,没想到这个都市浪子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衣冠 楚楚的纯文学代言人与捍卫者,这种沐猴而冠的 效果的确让人忍俊不住。近来王 朔痞气渐消,越来越温文尔雅,不知是王朔背叛了市民理想,为他一度深恶痛绝的知识分子与纯文学收编了?还是王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干起了过河拆桥的勾当?或者是他又一次正话反说,与纯文学开玩笑?亦或王朔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纯文学抱负的作家,这些年来评论家和读者都看走了眼?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需要再说一遍吗
: 金庸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 王朔不是
: ...................
--
FROM 24.17.214.*
你是看不懂中文?
王朔不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这你看不懂?
一开始就说了:他刚出名时 很多人说他通俗 但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很多人都认为他的创作不少作品是严肃的 可能就是被那些上天入地满世界乱飞的武侠言情玄幻衬得 “全靠同行衬托” 衬托之下 人们发现 他已经很“严肃”了
【 在 h2929 的大作中提到: 】
: 王朔算纯文学?算不上啊,他一直在和高深的知识分子和纯文学作家骂架的啊
: 王朔批评金庸的理由是金庸小说受旧小说影响,类型化与传奇色彩太浓。这 一批评当然不无商榷之处。因为类型化 与传奇性恰好是包括武侠小说在内的通俗 小说的特点,也历来为纯文学不齿,所以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王朔这一回 站在纯文学立场上批评通俗文学让人觉得滑稽,王朔一开始走的是言情小说一路 ,后来又以电视剧《渴望》成为大众文化的 吹鼓手,而读者印象最深的当然还是 他的那些心爱的嚷着“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都市顽主的城市历险故 事。 这些都与纯文学相去甚远,没想到这个都市浪子摇身一变,竟然变成了衣冠 楚楚的纯文学代言人与捍卫者,这种沐猴而冠的 效果的确让人忍俊不住。近来王 朔痞气渐消,越来越温文尔雅,不知是王朔背叛了市民理想,为他一度深恶痛绝的知识分子与纯文学收编了?还是王朔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干起了过河拆桥的勾当?或者是他又一次正话反说,与纯文学开玩笑?亦或王朔本来就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纯文学抱负的作家,这些年来评论家和读者都看走了眼?
:
--
修改:azureocean FROM 116.7.45.*
FROM 116.7.45.*
谁说不能一起排名,这是正规出版社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评选人是名校毕业在名校任教的文学教师。
他们设计的大师顺序排名如下:
小说卷
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
【 在 azureocean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需要再说一遍吗
: 金庸是纯粹的通俗文学作家
: 王朔不是
: ...................
--
FROM 24.1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