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谦则是元末明初的着名道士,善于养生、音律、书法、绘画。他的事迹曾被许多书籍记载,而且侧重各不相同,可见此人学识之渊博。最权威的是《明史乐志》记载他为宫中太常司校订音律,大概相当于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吧。另外他道号龙阳子,这让五散人的兄弟情变得十分可疑……
最后的布袋和尚说不得虽是虚构,但也有原型,即五代时的「布袋和尚」契此。也是个疯疯癫癫的游方和尚,整日笑嘻嘻地袒胸露怀,身背一个大布袋,圆寂后被人认为是弥勒佛的化身。如今庙中的弥勒佛形象就是当年照着布袋和尚所塑的。
历史上对张三丰的种种神奇记载分歧很大,版本不一。有的说他是北宋人,有的说是元末明初,连明中晚期甚至清初也有关于他的事迹流传。小说中的张三丰比较 接近《明史》的记录:原名君宝,身材魁伟、环眼大耳、邋里邋遢。而且借民间传说将他设定为武当派创始人与太极拳发明人。
武当七侠生平事迹不详,只有姓名流传,除了六侠殷利亨改为殷梨亭之外,其余六人都沿用原名。其中唯独张松溪见于古籍记载:他本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内家武师,自称传承自张三丰,而这个张三丰据传是北宋徽宗年间人……金庸直接把他拉前了一百多年,成了张三丰亲授的四弟子。
蒙古朝廷方面出场的主要就是帖木儿家族(金庸写书时特意将常用的「帖木儿」改译为「特穆尔」,显得不那么像游牧民族)。
父亲察罕帖木儿,历史上确实是朝廷重臣,但他并没有被封汝阳王,而是遭刺杀后朝廷追封颍川王,真正的汝阳王是一并被追封的他父亲阿鲁温……
儿子王保保可是元末的名将,连死对头朱元璋、徐达都佩服不已。但他并非察罕的亲生儿子,而是外甥,且有汉人血统,后来过继给察罕。王保保才是本名,扩廓帖木儿是后改的名字。
女儿赵敏-这位人见人爱、聪明美貌的郡主却是虚构的。察罕并没有女儿,王保保倒有个亲生妹妹,史书也没记下名字。王氏妹妹后来被朱元璋强行许配给了他 的儿子秦王朱?,想必是为了向王保保示好招降。但王保保至死未降,朱?死后,或许是朝廷认为王氏已经无用,或许是她自己心灰意冷,竟然随夫殉葬。这位赵敏 原型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不已。
【 在 h2929 的大作中提到: 】
: 《倚天屠龙记》与历史的交集甚多,单是元末明初这一段混乱时期的出场名人就不计其数。
: 明教方面,朱元璋以及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花云等一干元勋以及韩山童、韩林儿等军队头领都曾是张无忌的旧识或部下,但这几位名气太大,不好自由发挥,所以也没安排什么武侠戏份。
: 陈友谅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小说中的故事发生时他还年轻,可以安排一些篡位丐帮、挟持少林之类的剧情,失败后就逃走并保持和正史一致去了。
: ...................
--
修改:h2929 FROM 163.114.132.*
FROM 163.11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