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怒号,长白山上积雪盈尺。郭靖身披一件灰色旧棉袄,腰间系着粗布带子,踏着齐膝深的积雪,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登。他此行是为寻一株百年老参,给黄蓉补身子。自华山论剑后,夫妇二人隐居关外,虽不问江湖事,但郭靖仍保持着每日练功的习惯,一身"降龙十八掌"的功夫愈发精纯。
行至半山腰,天色骤变。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阴云密布,鹅毛大雪倾盆而下。郭靖抬头望天,眉头微皱:"这雪来得蹊跷,须得找个地方避一避。"他运起轻功,在雪地上疾行,忽然瞥见前方山壁上有一黑黝黝的洞口。
郭靖刚踏入洞中,便闻到一股腥臊之气。他心头一凛,暗叫不好。果然,洞内传来一声低沉咆哮,震得洞顶积雪簌簌落下。借着洞口微光,只见一头人立而起足有丈余高的巨熊,正瞪着一双赤红的眼睛盯着他。
那熊通体乌黑,胸前一道月牙形的白毛,在昏暗洞中格外醒目。它前掌如蒲扇,爪尖闪着寒光,嘴角还挂着未干的血迹,显是刚猎食归来。
郭靖虽武功盖世,面对这等山中霸王也不敢怠慢。他缓缓后退,双手抱拳:"熊兄请了,在下误入宝地,这就告辞。"那熊却似听懂人言般,怒吼一声,人立而起,朝他扑来。
郭靖侧身避过,只觉劲风扑面,刮得脸颊生疼。他心中暗惊:"这畜生好大的力气!"不敢硬接,施展"逍遥游"身法,在洞中闪转腾挪。那熊扑了几次不中,愈发暴怒,一掌拍在洞壁上,竟将坚硬的岩石拍得碎石飞溅。
郭靖见洞中狭窄,难以施展,便想引熊出洞。他抓起一块石头掷向熊眼,趁其吃痛之际,纵身跃出洞口。谁知那熊狂性大发,竟不顾一切追了出来。
洞外风雪更甚,能见度不过数尺。郭靖刚站稳脚跟,背后劲风已至。他不及回头,反手一招"神龙摆尾",与熊掌硬碰一记。"砰"的一声闷响,郭靖连退三步,胸中气血翻涌。那熊也退了一步,却更加狂暴,张开血盆大口再次扑来。
郭靖知道这熊力大无穷,不宜力敌。他想起洪七公曾言:"降龙十八掌刚猛无俦,但刚不可久,柔不可守。遇强敌当以巧胜。"当下凝神静气,待熊扑至身前尺许,突然身形一矮,从熊腹下穿过,反手一掌拍在熊后腿上。
这一掌蕴含"降龙十八掌"的刚劲,那熊吃痛,狂吼一声,转身又扑。郭靖在雪地上游走,每一掌都击在熊的关节处。但那熊皮糙肉厚,虽中数掌,却只是稍减威势。
一人一熊在风雪中激斗半个时辰,郭靖额头已见汗珠,呼吸也粗重起来。那熊却越战越勇,一掌扫来,郭靖闪避稍慢,肩头被爪尖划过,顿时鲜血直流。
郭靖心知不妙:"这畜生耐力惊人,久战于我不利。"正思索间,那熊又至。郭靖仓促间使出一招"见龙在田",不料脚下积雪一滑,掌力偏了三分。那熊抓住机会,一掌拍在他胸口。
"噗"的一声,郭靖口吐鲜血,倒飞出去,撞在一棵老松树上。树干应声而断,积雪纷纷落下。那熊得势不饶人,咆哮着冲来,欲置他于死地。
生死关头,郭靖脑海中忽然闪过洪七公的教诲:"靖儿,'亢龙有悔'这一招,重在'悔'字。掌出七分,自留三分。刚猛中需有余地,方能生生不息。"他原以为已将此招练至化境,此刻方知尚未得其精髓。
眼见熊掌将至,郭靖忽然闭目凝神,体内真气如长江大河奔涌不息。他双掌缓缓推出,看似缓慢,实则蕴含无穷后劲。正是"降龙十八掌"中最精妙的一招——"亢龙有悔"。
掌风过处,漫天飞雪为之一滞。那熊似也察觉危险,想要后退却已不及。"轰"的一声巨响,郭靖双掌印在熊胸前,那千斤巨躯竟被击得腾空而起,飞出三丈开外,重重摔在雪地上。
郭靖收掌而立,只觉体内真气流转,竟比之前更加充盈。原来这一掌他未尽全力,留了三分回旋余地,反而激发了自身潜力。
那熊挣扎着爬起,眼中凶光已褪,取而代之的是恐惧之色。它低吼一声,转身欲逃。郭靖却飞身上前,拦在熊前:"且慢!"
他从怀中取出金疮药,不顾熊的挣扎,为其敷在胸前伤处。那熊起初还欲反抗,渐渐安静下来,任由郭靖施为。
"熊兄,今日得罪了。"郭靖包扎完毕,退后三步,抱拳行礼,"风雪甚大,你快回洞去吧。"
那熊望了郭靖一眼,竟似通人性般点了点头,缓缓退回洞中。郭靖长舒一口气,忽觉浑身脱力,这才发现身上已有多处伤口。他撕下衣襟简单包扎,抬头望了望天色,风雪已渐小。
正要下山,忽见雪地中一点红光闪烁。走近一看,竟是一株通体血红的老山参,在雪中分外醒目。郭靖大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小心挖出人参,收入怀中。转身下山时,忍不住回望那山洞,只见洞口立着一个黑影,正是那巨熊,目送他远去。
郭靖心中忽有所悟:"七公常说武功练到极处,万物皆可为师。今日与这熊一战,倒让我明白了'亢龙有悔'的真谛。刚猛中需留余地,不仅是武功,做人何尝不是如此?"
想到这里,他对着山洞深深一揖,转身踏雪而去。身后,长白山的风雪渐渐平息,一轮红日从云层中透出,照在那魁梧的背影上,在地上拖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
FROM 116.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