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回复
嗯我并没有成为重度使用者,确实可能存在这个问题
不过从生产力角度来讲,最终我是希望它能有用的
如果需要很久才能摸清它的属性,为什么我不去找几个人的翻译?
您提到的几个都是LLM通用模型,就我有限的使用来讲,都还有局限性的
一个问题,它们都需要语料库投喂,而目前中文的材料其实偏少的
我认为两边资料打通和互相理解需要时日
不知道从你的理解来看,用ai翻译德文版本的康德哲学到中文
或者中文的各种文选到其他语言
让一个普通人读起来没有难度,需要多久,跨文化的思维障碍是个大问题
即便是英文理科论文,算是各大模型相对比较擅长的
也有很大的风险,AI会倾向于对不懂的名词自己脑补
会产生不低的“ai幻觉”,简单来讲,没有原文,我不敢完全相信中文翻译结果
AI对于处理日常的生活对话,只要不涉及到跨文化思维的沟通,是够的
但这个是最低层次的任务
你每年花巨额的资金、电力,去投喂AI,就为这个结果吗?
那为什么不把同样的经费,用来去给世界上还处于很困难的那些人手里
为什么我不相信人的力量,而要相信机器,而这些机器本身我认为是有上限的?
我认为语言和围棋不同
围棋是个封闭的系统,由规则决定一切
而语言更开放,说话人的社会经历、教育程度、思维方式,甚至最近心情如何
可能都会影响语言的表达
我印象很深刻之前有个拿几个大AI模型比较翻译结果,一个标点符号就可能
影响翻译质量
这点来讲,语言更像自动驾驶
固然他们有一套模式,但是本身因为是和社会互动的,外界的干扰会影响很大
AI目前对驾驶过程中突发情况的预判还远不能让人满意
语言翻译也是一样
“普通情况够用”和让你“放心完全交给它”之间,还存在很大的沟壑
现在技术乐观者觉得,跨过这个沟壑,只是时间问题
他们只是不提,要完全达到这个水准,还需要花费多少钱和代价
因此才会出现类似马斯克那样年年说自动驾驶马上实现,年年延期的笑话
【 在 lvsoft 的大作中提到: 】
: 所以我说你肯定没有重度使用呀。
: ai不是说我给你推荐一个你去用就行,你得掌握ai的使用方式,摸清楚ai的脾气,和他进行有效的交流。每个ai的性格和脾气都是不一样的。不用说别的,我自己都比三个月前的我用的更好。
: 但翻译这个事情太简单了,我觉得t1级别的ai都没啥问题。
: ...................
--
FROM 36.1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