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下一代WLAN寻销售渠道,以及销售合伙人
他们自己也搞研发,做一些大路货,用我们的,他们的研发就没有意义了,一般不好割舍。等我们起量了,在市场上掀起波澜,后面就会摧枯拉朽了。
【 在 lbk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牛的技术,应该找硬件大厂合作啊,他们渠道最大。
--
FROM 123.119.232.*
普通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支持bridge模式啊。
您的产品需要很大的面积才会有机会用到。不过目前4G信号普及的情况下,WLAN1-4G-WLAN2之间切换,用户感受不到,看不出来企业有很大的需求。
以前的小灵通基站就可以满足,也被淘汰了。
目前移动的微基站也可以满足要求。
【 在 bellevue (raini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面积可大可小,只要需要2个及以上的无线AP覆盖的场景,就有漫游切换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提供非常廉价,但高性能的WLAN产品。
--
修改:jiu FROM 120.245.132.*
FROM 120.245.132.*
什么企业应用在厂区里面跑来跑去?
【 在 bellevu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主要是5G说的太多了,实际上,室内更需要WLAN。
: 只要跑企业应用,漫游就非常重要,随着今后企业应用的增多,这个问题会愈加显现,因为企业应用不像刷微博微信,掉线无所谓,企业应用掉线会影响工作效率,容忍度比较低。其实看钉钉就能看出来,开始自研,然后找爱快合作,不行,现在又找华三合作,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
FROM 220.114.68.*
bridge模式的漫游性能很差,至少需要几秒钟,丢包很严重。所以现在企业级的WLAN都是AC+AP,否则就没必要用AC+AP这么贵的模式了,在这种模式下,AP是瘦AP,只负责把无线的帧,打包通过隧道,传给AC,由AC负责处理全网流量,并且集中转发。可以想象AC的计算性能需要多强,研发复杂度多大,没有几十号人是搞不定的,这些都反映到AC的价格上了,几乎占WLAN总价的50%
我们走分布式的路线,不需要这么昂贵的硬件和复杂的研发,但实现的漫游性能比巨头的AC+AP还要好。
运营商搞4G/5G的室内分布就是这种微基站,成本可想而知,以潍坊移动为例,4G只做了10个点,5G还没有开始,运营商投了几千亿在5G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完善室内分布。而且4G/5G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是60w,WLAN的AP最大发射功率是0.2w,从健康角度看,我是希望室内用WLAN,不是4G/5G。
【 在 jiu 的大作中提到: 】
: 普通的家用无线路由器支持bridge模式啊。
: 您的产品需要很大的面积才会有机会用到。不过目前4G信号普及的情况下,WLAN1-4G-WLAN2之间切换,用户感受不到,看不出来企业有很大的需求。
: 以前的小灵通基站就可以满足,也被淘汰了。
: ...................
--
FROM 123.119.232.*
移动机器人,运送物料或者巡检,ERP等企业移动应用,仓储扫码等等。
今后企业都上云,只要不需要重度编辑,都会上手机等移动端,现在的钉钉,微信电话等,人是动的,单个无线AP的覆盖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解决漫游问题,否则就是卡顿掉线,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除非严格纪律,操作任何企业应用的时候不能动。
【 在 slowac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什么企业应用在厂区里面跑来跑去?
: :
--
FROM 123.119.232.*
移动机器人这个可以算
但是微信电话这个我认为是伪需求
你要想清楚
工厂用和办公用这是两个分开的市场
【 在 bellevue 的大作中提到: 】
: 移动机器人,运送物料或者巡检,ERP等企业移动应用,仓储扫码等等。
: 今后企业都上云,只要不需要重度编辑,都会上手机等移动端,现在的钉钉,微信电话等,人是动的,单个无线AP的覆盖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解决漫游问题,否则就是卡顿掉线,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除非严格纪律,操作任何企业应用的时候不能动。
:
--
FROM 220.114.68.*
想的很清楚了,只要人是动的,只要移动端的企业应用不断增多,就需要解决WLAN的漫游,而且越来越重要。
厂房墙体都是彩钢夹芯板,5G是穿不透的,不考虑成本的话,可以搞室内5G,否则WLAN,现在很多华为的工业互联网项目就是,室外5G,室内WiFi6.
【 在 slowac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移动机器人这个可以算
: 但是微信电话这个我认为是伪需求
: 你要想清楚
: ...................
--
FROM 123.119.232.*
微基站的功率本来就不大啊。成本并不高哦。
当年小灵通就主打辐射低。不知道为何被淘汰了。
【 在 bellevue (rainier) 的大作中提到: 】
: bridge模式的漫游性能很差,至少需要几秒钟,丢包很严重。所以现在企业级的WLAN都是AC+AP,否则就没必要用AC+AP这么贵的模式了,在这种模式下,AP是瘦AP,只负责把无线的帧,打包通过隧道,传给AC,由AC负责处理全网流量,并且集中转发。可以想象AC的计算性能需要多强,
: 我们走分布式的路线,不需要这么昂贵的硬件和复杂的研发,但实现的漫游性能比巨头的AC+AP还要好。
: 运营商搞4G/5G的室内分布就是这种微基站,成本可想而知,以潍坊移动为例,4G只做了10个点,5G还没有开始,运营商投了几千亿在5G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完善室内分布。而且4G/5G基站的最大发射功率是60w,WLAN的AP最大发射功率是0.2w,从健康
: ...................
--
FROM 120.245.132.*
jackcui1983 V
--
FROM 112.10.67.*
不知道微基站多少钱一个,WLAN AP只要几百元,另外,一个微基站能穿透几层楼板,一栋楼需要装几个微基站,结果就是,4G,运营商只做一些重点楼宇,例如潍坊移动只做了10个点,5G还没有开始。微基站的无线穿透能力跟WLAN没有区别,想多穿透几面墙,就只能加大功率,或者多部署天线,这跟运营商在室外建一个基站,能覆盖1公里半径,是完全不同的。
小灵通只是窄带,跑跑语音而已。
【 在 jiu 的大作中提到: 】
: 微基站的功率本来就不大啊。成本并不高哦。
: 当年小灵通就主打辐射低。不知道为何被淘汰了。
--
FROM 123.11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