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我们重庆主城区六七十年前就没听说过彩礼。
对啊,原本人反感的都是失衡型单方面索取,就类似那种我妈给了我二十万你妈给了你两床被子,这也就罢了,尤其还有那种我妈给了你妈二十万你妈给了你两床被子。。但想来也知道如果大家你好我好的有舍有得有付出有回报,那不就没啥可灌的了么。。但还是要相信现实生活中和谐的是大多数,不然就不会因为彩礼上新闻了。。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大家重新定义彩礼以后,你看男女还会有那么大冲突吗?
: 版上对彩礼的理解,更偏向我的描述,这才是大家不喜欢的地方。如果大家都不提彩礼和嫁妆了,就回到说小两口结婚,男方赞助了这个家庭多少钱,女方赞助了多少钱。这就是我对小时候嫁娶的理解。否则很容易和旧社会女方通过收取男方彩礼给家里男丁娶媳妇用的误解。
--
FROM 120.245.122.*
20世纪初重庆的彩礼金额和物品如下:
60年代:彩礼约为88元
70年代:彩礼约为188元,且流行“三转一响”的彩礼,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
80年代:彩礼开始出现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彩礼金额约为880元
90年代:彩礼越发多样化,除了家电,还可能有金首饰等,彩礼金额约为8880元
--
修改:inorbit FROM 123.123.44.*
FROM 123.123.44.*
【 在 inorbit 的大作中提到: 】
: 20世纪初重庆的彩礼金额和物品如下?:
: ?60年代?:彩礼约为88元?12。
: ?70年代?:彩礼约为188元,且流行“三转一响”的彩礼,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12。
: ...................
我的童年记忆里,完全没有彩礼和嫁妆这一说。
--
FROM 120.244.220.*
我知道70年代的三转一响~~
【 在 davisliuy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的童年记忆里,完全没有彩礼和嫁妆这一说。
--
FROM 120.245.122.*
重庆好像没有三转一响这一说,
而且重庆好像没有这种类似八股文一样的说话方式,
这样说话的人,一般尊称他一声“老师”。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知道70年代的三转一响~~
:
--
修改:mbug007 FROM 120.245.94.*
FROM 120.245.94.*
那可能三转一响是北方的叫法?另外我娘家大山会叫人老师,搞不清楚源自哪里。
【 在 mbug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庆好像没有三转一响这一说,
: 而且重庆好像没有这种类似八股文一样的说话方式,
: 这样说话的人,一般尊称他一声“老师”。
: ...................
--
FROM 120.245.122.*
你当然没听说过
那会你都没出生吧
“三转一响”是全国各地的叫法?
父母那一代人结婚必备
【 在 mbug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重庆好像没有三转一响这一说,
: 而且重庆好像没有这种类似八股文一样的说话方式,
: 这样说话的人,一般尊称他一声“老师”。
: ...................
--
FROM 123.123.44.*
真没有这个,
有那钱不如多屯点粮食,
你低估了七十年代我们这边的穷,
更低估了三年大饥对四川/重庆人的影响,
因为zy强行从四川大批征调粮食出省,
我记忆里每一家都有直接认识的邻居或者亲人被饿s,
一直到华主政四川前我老家人都在挨饿,
相亲重点看对方家里粮食(主要是红薯)够不够吃。
看过《牧马人》吧?
问老许要老婆不要?那个设定就是四川/重庆人。
回忆上来了就多写几句,
过去找对象就是三个条件,
一看本人工作,二看家庭条件(门当户对),三看人才(主要看身高相貌其次看学历),排序不分先后,
权重各自掂量。基本没人把彩礼当回事。
【 在 inorbit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当然没听说过
: 那会你都没出生吧
: “三转一响”是全国各地的叫法?
: ...................
--
修改:mbug007 FROM 120.245.94.*
FROM 120.24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