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我家老人的退休工资,延期了,保定,教师。
你猜呢?
【 在 ocnp 的大作中提到: 】
: 突然想到个问题..人能不能提前交社保?..提前交完提前退休?..
:
--
FROM 120.245.122.*
差异有并且现在还存在不代表差异巨大就合理,就不该改善。
所以很多极度不合理的,都在改,至少明面上说要改。
我已经举例了,
1、天津消防员的赔偿是不是减小了这种差异?
2、体制内外的双轨制是不是郭嘉一直说取消双轨制?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制导致的差别一直都有,区别是谁的高,八十年代能进企业的人不会愿意干事业,两千年能干外企的人不会选机关,人是趋利的,从头到尾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高薪厚福利加稳定舒适,当二者不能并存的时候,个体选择是个案差异,以及无论任何时候,择业都是淘汰制,并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至于现在看到了体制内外退休金差异,是因为信息化使得传播成为可能,顺带的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曾经体制内多么清苦。
: 至于之所以要减少差异,是因为这东西对社会管理的负面影响很严重。
: ...................
--
FROM 111.196.210.*
当然应当改善了啊。不管从合理的社会结构不应当存在明显不公,还是从自古民情可动摇根本,大趋势一定都是要做趋同管理,这十几年里一直在往趋同走,但有人不是很了解退休金结构以及历年调整方案,也并不是很理解比如地区差之类的东西是什么,并且未必真明白啥叫双池支付,很多人只是为了说高低而说高低。
至于趋同,这个东西说白了是削尖填坑,就跟去年地方上的企业退休医保改钱数类似,要砍了高的给低的,那么如果削的狠了,照样就乱了,我们国家轻易不会动人的既得,同时再考虑到政策制定者不可能没有私心,趋同一定会很慢,甚至有可能出现明趋同而暗拉开。
至于双轨制存在的原因是为了稳,本质上和五十年不变一回事,给一个过渡期,就没那么突兀了。
现在过渡期结束了,往下看呗。
那么再往下差异在哪里,明面上的差异在缴费基数和年金福利上,这一点没的攀,谁也攀不了人家单位的足额缴纳。
暗里的差异会在比如内部二次发钱上,这一点可以告,能切实就去告,一定有人管。
【 在 zhuxia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差异有并且现在还存在不代表差异巨大就合理,就不该改善。
: 所以很多极度不合理的,都在改,至少明面上说要改。
: 我已经举例了,
: ...................
--
FROM 120.245.122.*
既然你知道应当改善,那么就应该指出来当前的极大不合理差异,对吧?
而把我指出来当前的极大不合理差异的行为污蔑为混淆视听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混淆视听、贼喊捉贼。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然应当改善了啊。不管从合理的社会结构不应当存在明显不公,还是从自古民情可动摇根本,大趋势一定都是要做趋同管理,这十几年里一直在往趋同走,但有人不是很了解退休金结构以及历年调整方案,也并不是很理解比如地区差之类的东西是什么,并且未必真明白啥叫双池支付,很多人只是为了说高低而说高低。
: 至于趋同,这个东西说白了是削尖填坑,就跟去年地方上的企业退休医保改钱数类似,要砍了高的给低的,那么如果削的狠了,照样就乱了,我们国家轻易不会动人的既得,同时再考虑到政策制定者不可能没有私心,趋同一定会很慢,甚至有可能出现明趋同而暗拉开。
: 至于双轨制存在的原因是为了稳,本质上和五十年不变一回事,给一个过渡期,就没那么突兀了。
: ...................
--
FROM 111.196.210.*
那啥时候都有差异啊,94年工资改革后企业和事业的差距也是很惊人的,94年之前两者的事实待遇也很明显,不能只看到某个时间点,不公一直都是存在的,无外乎谁占便宜谁吃亏呗,过去知道的人少吵吵的少,如今知道的多了动静就大了,那就继续改呗,反正改来改去的,迟早能差不多,最多二十来年,前面的人就都走了,到时候洗牌再来可能就都一样了呗。
另外,咱们不可能知道总体情况,我们只能知道比如某个地方某个人拿多少钱,除了特别熟悉的人,我们并不会知道人家为什么拿那个数。
从我知道的来看,同龄人同地区的没有差的那么多,企业事业差个千把块钱是有的,企业和企业以及事业和事业自己的差别是差在地区差上,以及是老人的话还有过往多年涨工资的原因,比如这届上位前退休金涨幅中比如职称职务之类差的特别大,后来被抹掉了。
我有见过四五千和一万多的差距,但既不是同地也不是同类别,大家只是比如高中同学都上了大学,仅此而已,后面整体的就业经历完全不一样。
至于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系数和社保缴费系数哪个高,是取决于后者,我接触到的真涉及这个的人不多,唯二知道的两个人是最终都选择了退掉部分社保年限而保足视同年限,并不是因为视同系数有多高,是因为他们退掉的那几年是自己交的社保从而交的很低。至于哪个合理,对于缴费的人来说肯定会觉得后者合理,但是对于老人来说人家也会觉得跟着单位是合理的。
【 在 zhuxia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既然你知道应当改善,那么就应该指出来当前的极大不合理差异,对吧?
: 而把我指出来当前的极大不合理差异的行为污蔑为混淆视听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混淆视听、贼喊捉贼。
:
--
FROM 120.245.122.*
说起码6000的是绝大多数的是你,
这回你又好多人没有6000?
你可以真是上下横竖都是嘴啊。
370楼|lk1242|2024-12-20 15:25:24|展开
回复|发信|转寄
你自己不会算?起码6000的是绝大多数
【 在 zhuxia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制内2100万退休的,人均是6000,你认为有多少人是过万,多少人过两万?
:
:
--
FROM 111.196.210.*
所以你现在都不知道体制内的视同是怎么回事。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啥时候都有差异啊,94年工资改革后企业和事业的差距也是很惊人的,94年之前两者的事实待遇也很明显,不能只看到某个时间点,不公一直都是存在的,无外乎谁占便宜谁吃亏呗,过去知道的人少吵吵的少,如今知道的多了动静就大了,那就继续改呗,反正改来改去的,迟早能差不多,最多二十来年,前面的人就都走了,到时候洗牌再来可能就都一样了呗。
: 另外,咱们不可能知道总体情况,我们只能知道比如某个地方某个人拿多少钱,除了特别熟悉的人,我们并不会知道人家为什么拿那个数。
: 从我知道的来看,同龄人同地区的没有差的那么多,企业事业差个千把块钱是有的,企业和企业以及事业和事业自己的差别是差在地区差上,以及是老人的话还有过往多年涨工资的原因,比如这届上位前退休金涨幅中比如职称职务之类差的特别大,后来被抹掉了。
: ...................
--
FROM 111.196.210.*
给你举个例子。
假设90年社平50块钱,之后每年不断增长,2000年是1000块钱,2020年是8000块钱。都是30年。
那么体制外正常社平怎么算?
是看这30年的逐年社平累积,按最初的50块钱到最后一年的8000块钱标准累积的,所以实际并不高。
但是体制内呢?是按照30年都是8000块钱方式视同出来的。
就比如所谓的工作年限,假设中间都断缴了。
体制外是90-2000年交了10年,其实社平很低很低,没多少钱。2010-2020年又交了,这回交的很多,但是总体来看,基本就是最近10年的在起作用。而实际上,最近十年交的很多。领的却不多。
但是体制内呢?还是按照工龄20年来计算,与到底是中间断了,还是后面断了,还是之前没交,没多大关系。
中饱私囊,当然是巨大的不合理。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啥时候都有差异啊,94年工资改革后企业和事业的差距也是很惊人的,94年之前两者的事实待遇也很明显,不能只看到某个时间点,不公一直都是存在的,无外乎谁占便宜谁吃亏呗,过去知道的人少吵吵的少,如今知道的多了动静就大了,那就继续改呗,反正改来改去的,迟早能差不多,最多二十来年,前面的人就都走了,到时候洗牌再来可能就都一样了呗。
: 另外,咱们不可能知道总体情况,我们只能知道比如某个地方某个人拿多少钱,除了特别熟悉的人,我们并不会知道人家为什么拿那个数。
: 从我知道的来看,同龄人同地区的没有差的那么多,企业事业差个千把块钱是有的,企业和企业以及事业和事业自己的差别是差在地区差上,以及是老人的话还有过往多年涨工资的原因,比如这届上位前退休金涨幅中比如职称职务之类差的特别大,后来被抹掉了。
: ...................
--
FROM 111.196.210.*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体制导致的差别一直都有,区别是谁的高,八十年代能进企业的人不会愿意干事业,两千年能干外企的人不会选机关,人是趋利的,从头到尾大多数人追求的都是高薪厚福利加稳定舒适,当二者不能并存的时候,个体选择是个案差异,以及无论任何时候,择业都是淘汰制,并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至于现在看到了体制内外退休金差异,是因为信息化使得传播成为可能,顺带的很多人不知道或者假装不知道曾经体制内多么清苦。
: 至于之所以要减少差异,是因为这东西对社会管理的负面影响很严重。
: ...................
事就是这么个事,你说的都是实情。但是有些人是不相信的或者说根本听不进去,不符合他们认知的字他们可能根本就看不到眼睛里,给别提理解了。
--
FROM 123.123.250.*
这个解释应该是对的,至少在部分区域是买卖企业的名额,我母亲就是花了好处费买到一个资格,再补缴15年社保。
【 在 zhuxianjia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次补缴早就解释过,那是卖企业的名额,大多数地方都是名额有限,其实是伪造了企业工作经历,并不是合法的,不然为啥现在没有这个政策了?
: 当然很多人当时买不起也是一方面。
:
: ...................
--
FROM 120.24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