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心梗检测
没,以上给我说可以做球囊,我没同意,到现在还裸着,想着能不能技术进步,直接弄开,不过这也就是想想,未来如果很不舒服了肯定要做手术的。
【 在 ardenguo 的大作中提到: 】
: 下支架了么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NOH-AL10」
--
FROM 180.165.19.*
那没错。彩超测血管可能是最不准的;CTA得看成像效果,相对细小的血管也容易看不清,因为CT受扫描时的运动影响大。
做造影通常是高度疑似心梗了再做的比较多,这属于介入手术了。得先做心电图,化验血确定有无心梗指标,凝血如何这些。现在血管堵塞到75%的,通常医生会让病人自己决定是否保守治疗。
总体来说北京的医院现在做支架比以前少了,其他方法,比方保守,球囊这些,比以前多。有些病人狭窄到了快90%了还不装支架,可能现在在大众里反滥用支架有点矫枉过正了。
【 在 kimkil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冠脉CT做出来的准确度不够,心脏彩超也一样,比如说我自己,冠脉下支脉有血管堵了75%,彩超和CT都没查出来问题(我们体检每年都有心脏彩超检查,正规医院做的检查,不是体检机构),23年11月觉得有点堵,最后做了造影才有结果。
--
FROM 125.33.200.*
如果血压、血糖、血脂、低密度胆固醇指标都正常,不熬夜,还会得心梗吗
引用 11 篇资料作为参考
即使血压、血糖、血脂(包括低密度胆固醇)指标均正常且作息规律,仍存在发生心梗的可能性。以下是综合医学研究和临床案例的分析:
一、心梗的非传统危险因素
遗传与家族史
即使指标正常,若直系亲属有早发冠心病史(男性55岁前、女性60岁前患病),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血管易损性增加,突发斑块破裂风险升高。
隐匿性动脉粥样硬化
部分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通过常规体检难以发现,尤其是非钙化斑块或微小病变。这类斑块在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诱因下可能突然破裂,引发血栓和心梗。
炎症与免疫因素
慢性炎症(如牙周炎、自身免疫疾病)或感染可能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研究显示,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升高与心梗风险相关。
血管痉挛或微循环障碍
冠状动脉痉挛(如吸烟、压力诱发)或微血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心肌缺血,即使大血管无明显狭窄。此类情况多见于年轻患者,症状不典型但风险较高。
二、其他潜在诱因
情绪与心理压力
长期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会激活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直接诱发血管痉挛或斑块破裂。
环境因素
极端寒冷天气或空气污染(如PM2.5)可能通过血管收缩或炎症反应增加心梗风险。
其他疾病影响
慢性肾病、代谢综合征或凝血功能异常(如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可能间接促进血栓形成。
三、预防建议
全面风险评估
即使指标正常,建议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长期压力大)定期进行冠脉CTA或运动负荷试验,筛查隐匿病变。
生活方式优化
避免被动吸烟、二手烟暴露;
控制情绪波动,通过冥想、运动减压;
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减少温差刺激。
炎症管理
治疗慢性感染(如牙周炎),适量补充抗炎食物(如深海鱼、坚果)。
总结
心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传统指标正常仅能降低部分风险。保持健康习惯的同时,需关注个体化危险因素,结合医学检查综合评估。若出现不明原因胸痛、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
--
FROM 219.142.137.*
如果血压、血糖、血脂、低密度胆固醇指标都正常,不熬夜,不吸烟
心梗的概率能降低多少?
答:理想情况下,全面控制传统危险因素可使心梗风险降至普通人群的15%-30%,但需结合个体化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是核心,但不可完全消除风险,需持续关注潜在的非传统因素
--
FROM 219.142.137.*
我那个是医生建议我做球囊,我自己选择没做,现在我做CT用哪个西门子的光子CT,上海就2台的,不过做出来的也就那样,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强。
【 在 MidNit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没错。彩超测血管可能是最不准的;CTA得看成像效果,相对细小的血管也容易看不清,因为CT受扫描时的运动影响大。
: 做造影通常是高度疑似心梗了再做的比较多,这属于介入手术了。得先做心电图,化验血确定有无心梗指标,凝血如何这些。现在血管堵塞到75%的,通常医生会让病人自己决定是否保守治疗。
: 总体来说北京的医院现在做支架比以前少了,其他方法,比方保守,球囊这些,比以前多。有些病人狭窄到了快90%了还不装支架,可能现在在大众里反滥用支架有点矫枉过正了。
: ...................
--
FROM 180.165.19.*
CT这个东西是旋转拍一堆2D片,然后计算机通过3D重建出来的模型。
如果是0时间内拍的全部2D片的话,重建会比较清楚点。但是扫描需要时间,而拍片的时候人会动,心脏也会跳动(有技术可以尽量按心脏跳动的相位来拍各个角度的片,以减少心脏跳动的影响,叫4D CTA。但是人的心律也不一定齐的)。
【 在 kimkily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那个是医生建议我做球囊,我自己选择没做,现在我做CT用哪个西门子的光子CT,上海就2台的,不过做出来的也就那样,没有他们宣传的那么强。
--
FROM 125.33.200.*
我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感染新冠康复后都明显感觉心脏受影响,明显到不检查都能感受到大不如前,检查的话会发现新增异常指标。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复旦大学葛均波院士团队:在9个月的随访期内,从患者整体层面来看,新冠感染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的比例为 20.1%,是未感染组(3.8%)的 5 倍以上(校正 HR=4.82,P=0.002)
--
FROM 219.143.126.*
放开前就有这些研究了,可惜很多人不信。亲身实验才信。
【 在 miaomiao0505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身边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感染新冠康复后都明显感觉心脏受影响,明显到不检查都能感受到大不如前,检查的话会发现新增异常指标。
: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