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亮证事件通告
碰到事就摆出这个
说明这个之前一次或多次有用过
【 在 Hu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份通告我个人还是相信的,因为经历过才会相信。
: 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说下自己经历吧,老家就是那附近地方的。小时候村里人和外人吵架吵着吵着,被人劝架聊天会发现,哟,原来祖上是亲戚。这种事在南方村集体很常见。但的确大家都不认识,平时不走动的。
: 那份通告写的基本符合逻辑的,但不应该强调五服亲戚,现代人特别是城里人没这个概念的,没概念的看到亲戚两个字,以为是堂表亲戚那样很熟悉似的,这么说吧,在农村五服亲戚其实就不是亲戚。。。所以通告提这个只会搅和信息,只要说他们老家相距八百米就好了,相聚八百米,老一辈人会认识后代孙辈的。但孙辈之间的确会不熟悉的。所以不会知道电话,只知道老家地址,谁家娃而已。要是知道电话会直接打电话了,而不是通过找平头哥母亲打电话了,所以会车时,是有个信息就是那个奔驰女父亲恶狠狠的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
: ...................
--
FROM 111.201.17.*
正反话都听不出?
【 在 poorworld 的大作中提到: 】
:这个智商,就别来水木了吧:毕竟高职论坛:发自「今日水木 on MNA-AL00」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124.73.207.*
同意楼主所说,我相信通报的内容。连错车都很困难的乡村道路,一般都是断头路,通到一两个村子。所以两家老人认识,或者是亲戚很有可能。
我说过一个经历的类似场景(除了没有发生大纠纷):有一次从省城借了亲戚的车开回老家,带着老爸,一条上坡窄路,我上坡,对方下坡,我已经上坡一半了,对方冲下来,要错车,两边几乎没有错车空间,我喊他倒回去,对方不干,可能是欺负外地车,最后好不容易提心吊胆错开了。错车的时候老爸认出了对方司机,是邻村的年轻人,说起来那家伙的大佰还是我的小学同学,我外出上大学后只有假期后来只有过年回去,村里的年轻人都不认识。
广西这事,不确定发视频一方在错车时是否有理,女的一方认出了视频方,也不挑明关系,协商看看怎么最优,用权利的方法来压制,没想到对方是在外面工作的,不怕事,视频出来后又引入了jc,错上加错。最终闹得沸沸扬扬的。
--
FROM 120.245.122.*
我信了 满意否?
--
FROM 124.126.128.*
其实所有的事情,如果把权抽调,有什么好怕的,不管是xxn,泼妇,啥啥啥,能把你怎么样,但是一旦出了波利士介入,那你说不怕谁信啊
【 在 radioha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楼主所说,我相信通报的内容。连错车都很困难的乡村道路,一般都是断头路,通到一两个村子。所以两家老人认识,或者是亲戚很有可能。
: 我说过一个经历的类似场景(除了没有发生大纠纷):有一次从省城借了亲戚的车开回老家,带着老爸,一条上坡窄路,我上坡,对方下坡,我已经上坡一半了,对方冲下来,要错车,两边几乎没有错车空间,我喊他倒回去,对方不干,可能是欺负外地车,最后好不容易提心吊胆错开了。
: 沓档氖焙蚶习秩铣隽硕苑剿净橇诖宓哪昵崛耍灯鹄茨羌一锏拇蟀刍故俏业男⊙В彝獬錾洗笱Ш笾挥屑倨诤罄粗挥泄昊厝ィ謇锏哪昵崛硕疾蝗鲜丁
: ...................
--
FROM 125.33.216.*
我也相信。我觉得楼主和你分析得都比较对。
唉,看来体制内娶一个有点智商的女人是多么有必要。
【 在 radioham 的大作中提到: 】
: 同意楼主所说,我相信通报的内容。连错车都很困难的乡村道路,一般都是断头路,通到一两个村子。所以两家老人认识,或者是亲戚很有可能。
: 我说过一个经历的类似场景(除了没有发生大纠纷):有一次从省城借了亲戚的车开回老家,带着老爸,一条上坡窄路,我上坡,对方下坡,我已经上坡一半了,对方冲下来,要错车,两边几乎没有错车空间,我喊他倒回去,对方不干,可能是欺负外地车,最后好不容易提心吊胆错开了。错车的时候老爸认出了对方司机,是邻村的年轻人,说起来那家伙的大佰还是我的小学同学,我外出上大学后只有假期后来只有过年回去,村里的年轻人都不认识。
: 广西这事,不确定发视频一方在错车时是否有理,女的一方认出了视频方,也不挑明关系,协商看看怎么最优,用权利的方法来压制,没想到对方是在外面工作的,不怕事,视频出来后又引入了jc,错上加错。最终闹得沸沸扬扬的。
--
FROM 111.55.10.*
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体制内的人为啥都娶这样的媳妇儿或者生这样的孩子?关键的问题是一进来那个筐里为什么智商都那么奇怪?哈哈哈
--
FROM 1.203.100.*
我亲戚,叔叔伯伯一堆地方实权处级以上,没见一个这么吊的,单位里可能横,对外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你这讲的跟谁没在村里待过似的,攀亲戚有这么攀的吗
【 在 Hu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份通告我个人还是相信的,因为经历过才会相信。
: 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说下自己经历吧,老家就是那附近地方的。小时候村里人和外人吵架吵着吵着,被人劝架聊天会发现,哟,原来祖上是亲戚。这种事在南方村集体很常见。但的确大家都不认识,平时不走动的。
: 那份通告写的基本符合逻辑的,但不应该强调五服亲戚,现代人特别是城里人没这个概念的,没概念的看到亲戚两个字,以为是堂表亲戚那样很熟悉似的,这么说吧,在农村五服亲戚其实就不是亲戚。。。所以通告提这个只会搅和信息,只要说他们老家相距八百米就好了,相聚八百米,老一辈人会认识后代孙辈的。但孙辈之间的确会不熟悉的。所以不会知道电话,只知道老家地址,谁家娃而已。要是知道电话会直接打电话了,而不是通过找平头哥母亲打电话了,所以会车时,是有个信息就是那个奔驰女父亲恶狠狠的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
: ...................
--
FROM 117.11.145.*
就是地方机构处理问题手段低下,很简单的事情一定要遮遮掩掩,结果被互联网大耳光子抽,这下爽了
【 在 Hue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份通告我个人还是相信的,因为经历过才会相信。
: 其实没你们想的那么复杂。我说下自己经历吧,老家就是那附近地方的。小时候村里人和外人吵架吵着吵着,被人劝架聊天会发现,哟,原来祖上是亲戚。这种事在南方村集体很常见。但的确大家都不认识,平时不走动的。
: 那份通告写的基本符合逻辑的,但不应该强调五服亲戚,现代人特别是城里人没这个概念的,没概念的看到亲戚两个字,以为是堂表亲戚那样很熟悉似的,这么说吧,在农村五服亲戚其实就不是亲戚。。。所以通告提这个只会搅和信息,只要说他们老家相距八百米就好了,相聚八百米,老一辈人会认识后代孙辈的。但孙辈之间的确会不熟悉的。所以不会知道电话,只知道老家地址,谁家娃而已。要是知道电话会直接打电话了,而不是通过找平头哥母亲打电话了,所以会车时,是有个信息就是那个奔驰女父亲恶狠狠的说,我知道你家在哪里。
: ...................
--
FROM 114.240.235.*
实事求是对于目前的官僚体系来说太难了,出点事就想糊弄
--
FROM 171.8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