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现在农村都流行重建祠堂?
女人没有乡土情结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120.245.92.*
你们村有钱啊。
一看就是南方.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219.145.7.*
【 在 mmmmwwww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老家也是。
: 一个村都一个姓,所以拜一个祖宗,族谱写到千年以前,从山西迁到江西。。。
: 我还挺乐意的,还让我闺女回去也拜了拜。
: ...................
该出的钱我都出了啊,只是随大流没拿多而已。
我只是说我本人不想回去参加庆典。
--
FROM 120.230.86.*
我们那拆迁完了,今年也重建祠堂了。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115.171.27.*
南方农村流行搞祠堂,北方农村基本没有搞这个的。。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7 Plus」
--
FROM 222.129.4.*
“但又担心大家早已没有共同话题,相处也很尴尬,见面也没啥意义。”心里纠结担心有道理,
这几年十几年没见面的,确实是聊不出什么贴心的话来。因为实际上都成了陌生人。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117.140.21.*
是的
【 在 Joanna88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死灰复燃的感觉,应该管一管了
: 【 在 yiran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 据我看,没啥目的,就是要衣锦还乡的感觉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42.*
她们没资格进去,就是捐钱找她们
【 在 QuickLinks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们那外嫁女居然还能有资格给祠堂捐钱
: 我们家祠堂女的都没机会进去
: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223.104.42.*
有钱人不差这点钱,留名就够了
【 在 far 的大作中提到: 】
: 捐30万那是有目的的吧,一般人捐1000不少了,就是在功德碑上留个名字。
--
FROM 223.104.79.*
什么地方的?硬摊派的有点low
我们那是村民随心意捐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如今祠堂已建成,村里要摆酒庆祝,专门给外嫁女发了请帖。从以往情况看,男丁肯定都回去,绝大部分外嫁女估计也会返乡。我跟我妈说我应该不回去,我妈听后情绪有些失落,因为她看到附近邻居家老老小小,都会回。其实我心里也很纠结:回去能见到很多几十年没见的发小,但又担心大家早已没有共同话题,相处也很尴尬,见面也没啥意义。
--
FROM 223.1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