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讨论]现在农村都流行重建祠堂?
那是有人发财了衣锦还乡显示自己有钱的行为
一般人就别馋和这些
--
FROM 114.244.127.*
【 在 YTJH2013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想那么多把,就当顺便回家看一下母亲,吃顿聚餐,顺便还能让母亲高兴,不就完了
合理而中肯
其实,陪父母,并没有多少机会
--
FROM 111.207.1.*
如果你回去没有其它困难的话,建议回去,很简单,你父母还要在那地方生活很多年,能够给他们撑面子,开心,不被邻居诟病,远比你什么发小,尴尬因素重要得多,那些人能聊就聊,不聊就拉倒,即使尴尬也就那么一会而已,想通了,放下了,更是没什么好尴尬的。但是如果你父母因为你被邻居诟病(比如,谁家那孩子,这么重要的事都不回来,忘本blabla....。)那可不是一天,两天,多少年的事啊。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202.122.36.*
建祠堂和建衙门差不多,大兴土木就有老鼠,有了衙门就有了老爷。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121.33.190.*
都嫁出去了
还管那么多干嘛
也不应该向外嫁女要钱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如今祠堂已建成,村里要摆酒庆祝,专门给外嫁女发了请帖。从以往情况看,男丁肯定都回去,绝大部分外嫁女估计也会返乡。我跟我妈说我应该不回去,我妈听后情绪有些失落,因为她看到附近邻居家老老小小,都会回。其实我心里也很纠结:回去能见到很多几十年没见的发小,但又担心大家早已没有共同话题,相处也很尴尬,见面也没啥意义。
--
修改:jiayou2020 FROM 120.230.86.*
FROM 117.129.6.*
既然发请帖了,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还是可以回去一下的,毕竟不能光想着自己,还得为在村里生活的父母想想
--
FROM 113.140.23.*
那作为父母在当地的人,都开口说了,谁好意思不给啊,所谓的自愿其实只能给。。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 可能我没说清楚,倒也没有强制外嫁女捐,说是自愿,但不知道为什么,就都捐了,而且金额都是1000起步的。
--
FROM 223.104.41.*
村里应该有集体产业吧?比如村办工厂、拆迁建的可供出租的商业物业什么的。
我老家那边,有的城中村年景好的时候年底能给每个村民分小几万。。。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 村里发的红包,钱怎么来的,我也不清楚,平时跟村里的人几乎没联系
: 村里除了嫁进来的女的,其他全都一个姓,就是几个大家族,再往上是不是一家就不清楚了
--
修改:whx83 FROM 120.246.29.*
FROM 120.246.29.*
哪里的农村,农村都快s光了,哪还有人
难道是两广??????
【 在 jiayou2020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是外嫁女,嫁到千里之外的外省,娘家附近各个村近几年都筹款重建祠堂,娘家村也不例外。
: 筹建环节,男丁从小到老,按人口一人至少1000,有人主动捐了30万。外嫁女也是1000起步,有人自愿捐了上万,我随大流捐了1000。结果,村支书找到我妈半开玩笑的说:“你女儿是村里学历最高的,是不是应该多捐一点?”。我跟我妈说,我是学历最高的,但我十几年前本硕博一路读完,村里也没给我拿一分钱红包(博士是婚后读的,不拿可理解),所以我觉得我就是普通外嫁女之一而已,不必出头。
: 大概近十年,村里对于升学发放红包也有标准,考上二本,也能发几百上千的红包,上月有男生考上了二本的博士摆酒,村里还拿了X万红包。
: ...................
--
FROM 116.233.145.*
村里住了一辈子,不需要固定的公共场所联络感情吧,日常交往很容易
【 在 flyingfairy 的大作中提到: 】
: 社区公共活动总要有个场所,现在大家吃的饱了,有闲钱了。国外教区要捐钱建教堂,成立小区有会所配套。农村搞个祠堂当做公共活动区域,联络社区感情,这么一想是不是挺好。你虽然不在老家了,看起来你父母是要在老家住到老的,到养老送终的时候,你又不在身边,这时候邻里乡亲可能就能搭把手了。你就当尽孝了,有啥不好。
:
--
FROM 124.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