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你说的是有道理的,我非常赞同所有小学的质量最好都能实现高质量化和无差异化,但是这样自然也就没有矛盾的产生,所以我们目前讨论的边界条件就是供给侧资源比较稀缺,且需求量很大,该怎么解决当下的困境。这里我觉得存在两点:
1. 学区房并不是一个无风险的资产,我们不能以事后涨价的事实来度量涨价前的决策,因为涨价前的买家其实是承担了购买的风险的,毕竟是老破小,居住条件差,且面临教育政策的诸多变数,所以学区房是否一直会涨价,本身就是一个问某只股票是否一定上涨一样,这对买房的受益者来说,可能也并不是完全公平的;
2. 是不能“谁享受质量高的教育,谁承担超过公立水平的成本”,其实你想想,如果是这样的话,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谁有钱谁就会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公立教育变成了私立教育了,这样会反倒会助推学区房价格的涨价,因为只有学区房涨价,家长才能支付高质量教育的成本。另外需要提一下,在供给侧很稀缺的情况下,税务的成本大概率仍然会转嫁到学区房买家,并不能解决问题,他会促使房屋售价提前到达买家的购买极限。
3. 在供给稀缺,需求海量的市场环境中,其实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对于任何商品,比如战争环境下的面包,是把面包给能造原子弹的科学家,还是给一个非常普通的劳动从业者呢,这是一个问题。给前者的话,我承认你对国家比较重要,难道后者就该死么,这是不公平的。所以公平的反义词是效率,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一直强调发展生产力是第一要务,因为在蛋糕不够大的环境中,争论公平,意义是不大的,虽然听起来比较刺耳,但是社会运转的规律如此,比如美国强调的美国有限,当自身经济出现了问题的时候,他不会和其他国家讲公平,而是拿起大棒,切蛋糕,在美国内部人民的分配上来讲公平。
【 在 luoxiaogui 的大作中提到: 】
: 问题不是你所说的这样。买学区房的人,或者说学区房的价格如何高,并没有增加这些小学的办学经费。这些小学的办学经费,并不是由买学区房的人支付的,那么,为什么他就可以上好小学呢?
: 而且这些人上了好小学之后,把房子卖了,又赚了一笔学区房涨价的钱,这难道是公平的?
: 所以说,本质上,就应该所有小学的质量要平均化,公立服务均等化,普及化。另外,想上好小学可以,学区房的房子收房产税,房产税用于好小学的办学经费,谁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谁承担超过公立水平的成本。
: ...................
--
FROM 111.20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