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爱凌:优秀的基因,富裕的家境。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即。
而陈巍家境普通,他父母和大部分普通父母差不多,更加励志,更值得宣扬。
1 陈巍的家境:
陈爸陈志东是广西人,本科和硕士分别就读于广西医科大学和中国军事医学院,后去美国深造。夫妻俩最初是借助陈巍父亲的学生签证来到美国的。陈妈王禾也不是什么学霸,刚到美国的时候,她甚至不会说英语。刚到美国的时候,陈巍父母身处典型的“三无”环境里——没有钱,没有认识人。
陈巍小时候,他家不富裕,还要养活5个孩子。陈巍学花滑,根本没条件天天跟着教练去学,因为只能每周或者每两周支付一次教练费。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连服装费都付不起。
插曲:陈巍六周的初级课程结束后,陈妈王禾找到教练格罗斯卡普,询问是否有必要让儿子继续练习。两个女人达成了一致,考虑到这个家庭的条件并不宽裕,格罗斯卡普决定只收一半的学费,另外一半由一顿家宴抵消。
2 陈巍的父母教育子女成“才”:
夫妻俩一边读书学习,一边养育了5个孩子。结果,5个孩子都成“才”。
(1)大姐Alice在苹果公司工作;
(2)二姐Janice毕业于名校伯克利,是一家生物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3)哥哥Tony从事金融工作;
(4)哥哥Colin从事航空航天工作;
(4)陈巍,奥运选手,世界纪录创造者,耶鲁大学的学生。
3 “虎妈”不“虎”:
同大部分家庭一样陈巍父亲负责赚钱养家,母亲负责教育孩子。
(1)寻找兴趣
陈妈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重要的”存在。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无论是体育项目,还是其他课外项目。有时候,陈妈也想要“推”孩子去参加一些“妈妈觉得很好”的课外活动,但她经常会遭遇孩子们的抵抗,最后不得不放弃。
陈巍说,“我练过体操、冰球、钢琴、芭蕾、除了滑冰之外还试过很多项目。参加很多项目之后,陈巍对花滑却非常感兴趣,陈妈说:“我拉了一把,他动了起来,仅此而已。”
(2)在喜欢的事情上寻找快乐:
陈妈王禾从来没有把奥运会作为终极目标,小时候她就告诉儿子,要在喜欢的事情上寻找快乐,如果觉得值得那就坚持下去。
陈巍小时候,陈妈担心训练太无聊,还会发明一些冰上小游戏,什么滑冰捡东西、钻圈圈啊……带着孩子玩耍。总之,一定要让陈巍从又艰苦、又枯燥的训练里找点儿“乐子”。
(3)陈妈十几年忘我的奉献
教练对陈巍母亲评价:“她督促陈巍做所有的练习,包括热身、旋转等动作,一遍又一遍。如此惊人的奉献精神,让人难以置信。”
(4)陈妈始终提醒儿子:“花滑并不是你的全部,你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拿多少冠军,而是要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
(5)陈妈总是说,“运动员的生涯很短暂,但是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受益终生。”(读耶鲁原因之一)
(6)陈妈一边育儿,一边不断继续学习。她不光带大了5个孩子,甚至还取得了医学翻译的执照……英语“从零开始”的女性,居然成为了依靠语言技能为生的人。
4 真正的兴趣和天赋是这样的:
(1)陈巍说,自己是在看过哥哥们打球之后,第一次去冰上训练的。“当时我的肾上腺素激增,只想要不停地滑来滑去。”
(2)穿着姐姐旧冰鞋的陈巍一下子迷上了这项运动,直到磨冰车上场,也不肯停下来。“他根本不想走,”王禾说,“他就站在那里,哭个不停。”
(3)陈巍第一次上冰给教练格罗斯卡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声不吭,只是默默完成指令。教练格罗斯卡普说:“那天晚上回家,我就在想,哇,我可能遇到了一个天才,一个年幼的平衡大师。”
5 陈巍对父母评价:
“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体育层面,都对我有很大帮助。我的父母来美国时几乎一无所有,看到他们取得的成绩,以及为我们付出的努力,让人鼓舞人心。当时我爸爸还在上学,要抚养这么多孩子,他们的经历一直激励着我。”
“我的父母很少谈到自己的挣扎,但当时他们的处境肯定相当艰难。”陈巍说,“他们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真的是棒极了。”
6 永不放弃
陈爸陈妈很少会向孩子们提及自己的辛苦和挣扎。他们总是高高兴兴,从不怨天尤人,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困难来了,就一个接一个地去想办法解决。
比如,缺钱上课这件事儿,看上去虽然很“致命”,但在陈爸陈妈眼里,却完全能够用“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上课次数)来弥补;
记者问陈巍:“父母给过你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陈巍回答说:“爸妈把一个理念深植在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永远都不应该放弃!”
--
修改:maidousmth FROM 114.245.181.*
FROM 114.24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