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8e7e6d3a54b2 人人都向往幸福,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仔细琢磨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有人把快感、享乐等同于快乐,也有人把短暂的快乐视为幸福。
“所谓的快乐,是指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忧”,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观点(这位先哲并未区分快乐与幸福这两个概念)。
虽是短短一句话,但若想做到这两点又是何等不易。
一、违背道德无法获得幸福
近几日,“湾区某男”报警将已故发妻的父母驱逐回国的事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通过网络上的一些“爆料”,以及当事人公开发表的《谣言止于智者》的回应,可以了解到:在收到前妻供职公司发放的不菲的理赔金的时候,当他在前妻去世仅仅两个月便“带着去世太太的祝福”与新太太结婚的时候,当他新太太怀孕而又能使他的基因多一份延续的时候,他感到的都是“非常幸运”而又快乐的。
然而这样的快乐就是幸福吗?完全不是。
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
通过当事人的回应,可以看到他与前岳父母的共同生活中、对已故发妻安身之所的商议中,纠纷不断。不到一年后的今天,他的事情被公之于众,各种的言论也势必会对他的内心带来影响。他短暂的快乐就这么迅速的被埋掉了。
快乐之所以短暂,是源于它建立在违背道德的基础之上。
2021年6月13日,他拿到死亡证明后立即开始网上交友,21日便认识了现任太太,认识9天后便在网上结婚。他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称之为“至爱”亡妻善良灵魂的。
从他本人的回应中可以看出,在对待前岳父母回国、前妻骨灰安置等问题上,他是多么的自私与斤斤计较。
既然前妻曾给他带来“幸福的家庭”,为何不能报以善良的回应?违背了道德,就无法做到“灵魂无纷忧”,也就注定得不到持久的快乐。
二、法律只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不得不佩服,“湾区某男”在处理与妻子的财产分配、报警驱逐前岳父母等问题上,是多么严格的遵守法律、并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办事呀。也不得不佩服,他在计算前岳父母回国机票价格、二老手中有多少款项、因前妻而获得了多少捐赠等细节上,是多么的精致呀。甚至于他还“慷慨”的以“可以签合同”来表明他的行为是多么的正义。
没错,他既没干违法的事,所作所为也都有法可依。因此法律根本不会、也不能制裁他。然而,却很难将“尊敬”这个词语用在当事人身上。
因为,法律只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遵纪守法是任何国家、任何公民都理应尽到的义务,不守法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也是不遵守道德标准的。但是,不违法的行为却也未必是遵守道德标准的。
法律对于人的行为方面的约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法律对于人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约束却常常显得无力。
自私的人会将眼光局限于自己利益的范围之内,不会关注和重视他人的利益。火车站、公交车站争、抢、蹿、挤不排队的人,霸占特殊人群专座而不礼让的人,成心为非本地人指错路的人,在没人看得见的死角尽情排泄的人……
上述这些行为有的是不违反法律,有的是暂时或者偶尔躲避掉了法律的监控。
然而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不违反法律的行为就一定是尊崇道德的主为吗?并不是这样,不违反法律只是道德的底线。尽管这些自私的行为没有违反法律、或者暂时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这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
三、“平庸之恶”与道德标准背道而驰
在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中,最隐晦、影响也最大的情形,就是平庸之恶。
“平庸之恶”最早由犹太裔美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东德卫兵英格·亨里奇因射杀偷翻柏林墙的克利斯而受到审判,正是阐述“平庸之恶”的实例之一,也是著名的“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权利,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道德义务”的出处。
然而在和平作为主题之一的当下,在多数情况下,法律对于“平庸之恶”也是无法约束的。
近几日,一段疑似有精神疾病的“华裔耶鲁女博士”(名字为Li Yan)被当地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击毙的视频,在网上迅速的传播。在网友们纷繁的热议中,既有站在耶鲁女士这一边的,也有站在警察这一边的。
并不否认,耶鲁女士处理问题时,有她不理智、甚至于不妥当之处。也不妨假定,此次事件中所有警察在执法全程都符合当地法律规定。但是,这些警察们的行为,本质上也同那名东德士兵一样,仅仅是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任务”而已。
无可争议,当耶鲁女士持刀刺向警察之时,开枪击毙是执法者们极其必要、而且非常合法反应。可若把眼光放到事件整体的演变过程之中,个别警察的行为,也并未对这位女士的人权给予足够的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应得到尊重,倘若她真的患有精神疾病,那么她就更应该得到来自于社会的关注与帮助,而不应该仅仅是冷漠、严格的执法。
穷凶极恶之人与事,虽然数量不多,但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平庸之恶的人与事则隐蔽得多,往往得不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其所带来的危害则要更大。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平庸之恶的工具,每个人也都有可能在不经意之间体现出了平庸之恶。所以,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基础上,要有意识远离平庸之恶。而远离平庸之恶的最佳方式,就是追求高尚的道德。
四、追求高尚道德,获得持久幸福
“湾区某男”、“耶鲁女博士”,这些事件相对来讲都是少数,并不是主流。无数人普通的人生,才是社会的主流。
幸福之路很遥远吗?不,幸福就在于你我内心之中。
道德的内容非常多,比如西方哲学思想中提出的正念、善意、无偿、感恩、同理心(共情),再如我国传统儒家思想提出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每项内容之于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共情”之于道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他主张“同理心”教育观,而“同理心”其实与“共情”是相同的概念。
做到共情的人,才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才有可能为他人的切身利益着想。一个没有同理心的人,很容易成为平庸之恶的工具。因为在这样人的心中,别人的痛苦、不便、利益等等,一切并不重要。
那么,道德要求内容如此之多、如此之高,是不是很难达到高尚的道德标准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道德规范体系有一个核心,那就是“仁”。
一个最简单的追求高尚道德标准的方法,就是抓住“仁”这个核心。孔子语录中,提到最多的字便是“仁”,抓住“仁”,其他道德体系的内容便可顺其自然的做到了。仍然以共情为例,只要具有仁心,则一定会有同理心,就一定能够做到共情。
人们常说“医者仁心”,其实人人都应持有仁心。所谓求仁得仁,当人们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并不求回报的那一刻,幸福便自然注入到自己的心中。
还记得吗,“灵魂无纷忧”是幸福的内容之一,而孔子则说:“仁者不忧”。
若能把眼光放宽,以仁者之心对待周边所有的人与事,不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利益,而是怀揣“仁心”去追求高尚的道德,这时你会发现,原来幸福竞能如此容易的获得。
人人都向往幸福,而追求高尚道德则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法宝。
--
FROM 124.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