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不同意。
1、淘汰制更需要起点公屏,否则你怎么知道该淘汰谁?比如一个孩子出生在海淀万柳,一个出生在大凉山,前者考上清华,后者初中辍学,你能判断淘汰的是智商低不努力的那个吗?
2、过去前那种“平等”恰恰最不平等。平均煮意抹沙人与人的差异,实际支付的报酬只有对恰好处于中位数那一个人是公屏的,对其他人要么太多要么太少。也正是之前那种“半边天”“男女都一样”的宣传,恶化了女性的处境。因为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还是承认女性完成生育和家务就对家庭有一半贡献的。但宣传女人工作才是男女平等以后,家庭主妇变得低人一等,女性对家庭的贡献和地位只取决于和男人比赚钱多少。女性要付出三倍努力,才能和男性得到一样的报酬:一倍生娃带娃、一倍管家和老人、一倍学习工作。而且女孩因为发育早、内分泌影响情绪、生理期影响身体、最佳生育期只有20-30岁,所以在中学阶段一定会有更多精力被发晴择偶冲动占用,要提早为繁衍做准备。然后被社会认为女孩苯、没潜力、不擅长理科,从而在教育设置和选拔上两性就是不公屏的。
3、社会宣传的观点、制定的制度都波雪压迫女性,家庭中的丈夫能凭一己之力改变吗?而且未婚姑娘也会受致度和环境影响,两性不平等并不是从和男人结婚开始的,而是从女性一出生就开始的。从怀孕b超看性别,“恭喜生了个大胖小子”就开始了。改变也需要从致度和文化开始。
【 在 vv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牵扯的就更广了,不是性别本身的独立导向,更多涉及到的是行业利润导致的分配比例,以及隐约指向了分配方式中按照劳动成果还是按照劳动付出的区别。
: 从能力上说,客观条件欠缺必定更加困难的需要付出更多,比如两个小孩一个聪明一个笨,一个体质很好一个稍微差了点,俩人都是努力学习的好孩子,那么当他们要考大学的时候,后者比前者应当降低10分录取么?毕竟后者想和前者考一样的分数,必定更加困难从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事实上我们一直是竞争性环境,求学择业升职找对象包括教养子女,统统是淘汰制,一个社会只要是淘汰制了,就顶天是在终点拉线,绝不可能把大家的起点垫平,相应在这样的社会里的一切福利都属于吃的是剩下的二次分配,淘汰制越厉害的地方,福利会越不咋地。
: 从分配上说,各自付出自己能够付出的劳力,收获相同的报酬,并不符合有限社会资源下按劳分配的出发点,饼不够大的时候按劳分配看的只能是劳动结果,也就是一块砖一块钱你搬几块给几块钱,而不是大家都搬了一天砖于是大家都给五块钱。其实后者曾经基于学历和职级的部分实行过,那个时候没有行业差异,地区差也不大,只要大家学历一样起步就一样,然后按照规定的等级一步一步往前走职级,就是这段历史时期奠定了很重要的男女平等基石,否则以相应的经济能力来说是做不到的。但当时也是同时宣扬奉献敬业不支持男女能力差异,我觉得那个时候的男女平等更加合理一些,至少听起来合理些。
: ...................
--
修改:babyUnicorn FROM 223.72.41.*
FROM 223.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