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环保压力,以及波及至今的搬迁问题,都有影响。和什么雄安没关系,2008年5月,石家庄仁苠郑釜发布《石家庄市主城区产业升级改造重点监控企业三年搬迁规划实施方案》,华北制药及其子公司将搬迁至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定2010年完成的搬迁工作,至今也没有彻底完成。计提损失至2022年已经高达25亿以上。同时,搬迁补偿款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原址的土地收益,因地价下跌或其他风险,也会发生大额减值计提。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新发布的土地规划,至2022年公司可供出让土地面积减少104亩。
根据2016年《石家庄市仁苠郑釜关于开展利剑斩污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市所有药企全部停产,未经市郑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2017年省环保厅检查后要求公司加快搬迁进度,年底不能完成的,依法实施关停。
停产停工导致产能不足,2020年医保中标采购额度内断供,导致上了失信名单,三年单品,一年多整体丧失竞标资格……
而且,断供其实也是监管严控药品质量的要求导致,为弥补停工腾挪的新产能,按照规定,缓释剂需要重新评估(所涉及单品为布洛芬缓释胶囊),生产批量变更属于重大变更,3-6个月稳定性资料技术研究资料要报CDE批准才行。当年又是重大疫情,新产能所在地藁城全面封闭,根本不能按时完成生产验证评估及评审。
公司大额财务公司存款40亿疑似被母公司占用,三年内根本没有用一分钱,简直匪夷所思。结合母公司其他两家巨额存款不知去向可以基本判断了。
自身资金被占,导致极高的有息负债(负债率远超同业,达到70%)也一直在蚕食公司的利润空间。也就是公司一边债台高筑,支付着高额的利息费用,一边又以极低利率将巨款存放在财务公司。这跟精神病没啥区别……
迁都搬了十几年了,可预计20多亿搬迁补偿款的回血希望,一直遥遥无期……
总之,搬迁不顺,内控不严,债务问题突出,而且受到母公司的影响雪上加霜,行业毛利率也在疫情期间有所退坡。后续若顺利完成产能恢复,拿到补偿款,且毛利率也已经开始好转,根本不可能还是这十几年一直百亿营收。而且,这几年唯一好消息是持续优化业务结构,高毛利率制剂产品比重加大,利润微薄甚至公益性质的原料药比重减少。
石药十几年前合并时营收也不过百亿,现在已经迈向400亿了。
【 在 shuyinxia 的大作中提到: 】
: 华药是华北制药?搬迁?搬到雄安?
--
修改:bocaj FROM 219.237.202.*
FROM 219.23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