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蔬菜”,我以前认为是蔬菜大棚生产的
其实不然,大概是10多年前开始,随着冷库技术的普及,大棚蔬菜就越来越少了
蔬菜大棚除了建设成本非常之外高,使用成本也很高,人工费昂贵
现在种菜都是夏季大田种植(比如华北地区),采收后直接塞入冷库,等到冬天再销售发货
本老年初去河北和山东调研过蔬菜分拣机器人需求,才了解到这一情况
一个种菜专业村就有3个巨大的冷库,在零下1度冷藏绿叶蔬菜,不会结冰还能最大程度保持新鲜
冬天销售时,才需要把蔬菜分拣,烂的,黄的都需要都要去掉
这个环节需要的人力比种菜收菜多的多,需要使用外来务工人员,这是当前行业的痛点
从冷库到市场的运输过程,才是冷库菜最容易变质的环节,长途运输需要喷药,这就得上科技与狠活
长途运输的主要发外地,比如东北,帝都冷库所在地销售的,由于运输时间短,就不喷药,药不便宜,也是有成本的
所以蔬菜从生产到存储到菜市场,都经历这么多环节了
应季的蔬菜不会进冷库,价格也低
反季节的菜比应季的菜多了半年电费,但是价格可以卖很贵
有时正反季节某种蔬菜的价差会超过5倍,这就是冷库的作用
再说到这些餐饮品牌,我觉得
他们从成本考虑,不会使用反季节的菜应该也是夏天菜价最低的时候买的应季,加工变成净菜后冷冻
因为有时正反季节某种蔬菜的价差会超过5倍
这就需要所谓的“中央厨房”,可以看成一种
城市净菜冷库其实跟菜农冷库的目的差不多,只不过冷冻和冷藏对蔬菜的营养破坏程度是不一样
冷冻会让蔬菜细胞内部的水份结冰,原有的营养成分损失很大,好处是保存时间更长
所以你冬天在菜场里现买现做的西蓝花和在西贝吃到的西蓝花,
很可能都是半年前种出来的,贾老板认为你自己买的冷藏品不一定有他们家冷冻品弄的干净,但他不敢把行业内幕说清楚。
--
修改:salsalover FROM 221.218.143.*
FROM 221.218.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