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基调,还是挺多挺和睦的。
1.
我家姐妹两个,我爸妈北方普通工人家庭,能支持我姐俩大学、并且读到硕博,已经拼尽全力了。我记得03年,我读硕士的时候,老妈想在老家买房子,18万,只能拿出来2万,其中还有1万多是我本科毕业读硕士之前的一年攒的,定金都交了最后放弃了。后来跟着我和我姐户口迁来北京,第一套自己的房产还是13年左右在北京,我帮着申请买的两限房。
我和我姐经常说我爸妈,得亏没儿子,从小我爸妈就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虽然实际上因为实际情况不同,并不能做到完全平。 我感觉和我姐之所以没有版上这些多子女家庭的怨气,主要还是因为父母不偏心,姐妹俩互相不计较。同样,我父母比其他家庭的一般父母对儿女付出要多。这也是我父母老家大多数那一辈老人的一个缩影。
我姐博士毕业,我硕士,生孩子就凑巧前后就差一个月,公婆基本都帮不上忙,最终我爸妈一家一半,我爸一个老头儿去帮我姐带娃,我妈帮我带娃。后来,我老爸因为做心脏手术,就也来我家,和我妈一起帮我带老二。
我因为专业和学校一直比我姐经济条件好,自然而然我给父母的经济付出就多一些。我姐因为带娃,工作有一搭没一搭的,偶尔我还会给我姐塞点儿零花钱。前几年因为房子倒腾钱,我姐突然和我说,还欠我20万呢,只能先还我5万,我说我已经忘了借过钱了,这个大概率也不会催她们还。
我姐毕业后倒腾了几次,最后也在我家附近买房定居了,我爸妈主要给我带娃,我姐就经常带着东西来我家,有时候我在家,有时候我不在家。我家俩娃都很喜欢大姨,我姐家娃也很懂事,仨娃现在有时候还凑一起出去吃饭。我和我姐凑一起聊八卦的时候偶尔也抱怨,父母经济上给的助力小,我们还得贴他们买房,总体来说我和我姐从没有吵过架,都是一起蛐蛐父母。
最近一年,父母上了年纪,住了几次院,基本模式就是我出钱,我姐出力。我姐每个月带我爸去医院复查,有时候我爸心情不好,还会抱怨我姐,我姐委屈了就找我倾诉。老人上了年纪,不是完全能讲道理的,姐妹俩互相商量着,就也不算什么事儿。我父母总体来说还是传统的老一辈父母,虽然赚钱能力不行,性格和生活习惯上也和孩子不完全一致,整体上还是宁愿委屈自己都不委屈孩子的。
--
修改:flyingfairy FROM 39.144.79.*
FROM 2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