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共设施的增加和减少,
需要公开论证。然后提出改进。
就像上海老人公交免费。
是敬老了,但老人要是抢着早上
去买菜,还要人让座。
后来就改进了。
改进了,也不是不尊老敬老。
老人,残疾人,孕妇,儿童
都有对公共设施的要求,
然而财力是有限的,
哪些地方没做好,正当反应就行了。
根据环境变化,适当论证
我没觉得西方的很多行为
就多么有爱心。
充其量是地广人稀。
我听说,郑报怨安排麻烦,
穿个金属鞋,觉得脱了麻烦。
甚至听说,要把自己轮椅
放到飞机安全出口。
要求别人提供方便时,
他自己做了什么?
觉得高人一等,
又不缺钱,
是个正常残疾人的形象吗?
我没见到,
如是假的,是社会诽谤
如是真的,可真的人不乍的,
歌是歌,人是人,
过去是过去的他
现在是现在,夸夸其谈的他
【 在 valin1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些设施是给残疾人设置的,不是为正常人的出行准备的,到底是方便不方便,有没有改进的空间,需要残疾人自身来判断和发声。
: 你举的例子是有说服力的,但用正常人的眼光去给这些设施和流程打分,我觉得是不可的。
: 把残疾人设施视为对残疾人居高临下的施舍,我代表我自己觉得如果我是残疾人,我内心是不适的。
: ...................
--
FROM 101.9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