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不同命,可以用来形容酱油和醋。
当海天味业的市值冲破5000亿的时候,成立20年、来自中国“醋都”的山西紫林醋业还在IPO的路上艰难前行;而上市公司恒顺醋业一年的业绩也不过是海天味业的零头,当下还被质疑“能否杀出重围”。
只是,细究起来,食醋行业似乎真出不了“海天”。
醋业老大,业绩也就如此
很多时候,悲哀莫过于你已经辛苦坐了上行业龙头的位置,但此龙头和彼龙头却有着云泥之别。
在海天味业的市值突破5000亿后不久,恒顺醋业发布了其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9.53 亿元,同比增长7.39%;归母净利润为1.49 亿元,同比增长3.63%。
而海天味业的一季报显示,实现营收58.84亿元,同比增长7.17%;净利润16.13亿元,同比增长9.17%。
虽然,进入2020年以来,恒顺醋业股价涨幅超70%,市值超过200亿元,但不论是销售额,还是业绩、市值,恒顺醋业都没法和那个同源的龙头相提而并论。
当然,这并不代表恒顺醋业没有“好故事”。
因为酿造的工艺和方法各不相同,我国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名醋,分别是:“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福建永春红醋”和“四川保宁醋”,其中,百年老字号恒顺醋业在2001年就上市了,而且是截至目前,A股唯一的醋类企业。
也就是说,在紫林醋业(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刚一周岁的时候,老大哥恒顺醋业已登陆资本市场了。
再看紫林醋业,对,就是那个最近再次谋求IPO的企业。
2017年-2019年,紫林醋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45亿元、5.06亿元、5.4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612万元、8358万元、1.08亿元;都不及恒顺醋业的零头。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不老。”小字辈的紫林醋业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而恒顺醋业不仅没有“衰老”,还在一路向前。
尽管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做到功成名就,但和同为液态调味品的“兄弟”品类酱油相比,恒顺醋业的业绩也就那么回事。“甚至,不值一提。”有业内人士表示。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数据显示:2017-2019年海天味业的净利润分别为35.3亿元、43.6亿元和53.5亿元。再回看一下醋业老大恒顺醋业的业绩,还真的有点尴尬。
更尴尬的是,海天味业是2014年才上市的,也就是说,尽管恒顺醋业在资本市场上比海天多走了十几年,但只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已。
三冲IPO,“老陈醋第一股”
如果说恒顺醋业只是赢在了“起跑线”上,紫林醋业就是那个还再为站到“起跑线”上而努力的人。
相较而言,紫林醋业的“好故事”,更温暖一些,起码对快消君而言。
在清徐人眼里,紫林醋业是响当当的企业。快消君的一位同学,就是土生土长的清徐人,上大学的时候,每每放假返校,她都会送两瓶清徐的陈醋给快消君。
其实,在学校食堂吃饭,很少有机会吃饺子或者凉菜,所以,用醋的机会很少,但快消君还是欣然接受,“这是最能代表我家乡的礼物,所以才送给你。”至今,快消君还清楚地记得她说这番话的表情,而她送的,正是紫林醋业的老陈醋。
十几年过去了,当快消君再与紫林醋业有交集的时候,是知道它要IPO的消息。
近日,紫林醋业递交了招股书,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753万股,募集资金约5.74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营销网络建设和品牌推广等项目。
如果此次上市成功,A股将诞生“老陈醋第一股”。
不过,这并非紫林醋业第一次冲击A股。早在2016年、2017年,其曾两次递交招股书,但两份招股书在销售收入、原材料成本等财务数据方面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无奈到2018年4月,原本要接受发审委审核的紫林醋业突然决定取消审核,称公司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
此次,是紫林醋业第三次冲击IPO了,其重要性不仅仅只对公司,还能帮助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山西老陈醋产区实现在资本市场上的零突破。
截至目前,山西已经有“紫林”、“水塔”和“东湖”等多个知名食醋品牌。紫林陈醋在市场的影响力位列第一。
据招股书显示,成立20年的紫林醋业无论在食醋产量还是在市场占有率上都排名第二,仅次于第一位的恒顺醋业。
换言之,紫林醋业需要“证明”自己。
争论不休,该不该多元化
有意思的是,在酱油、食醋行业,总有企业被“多元化”所累。
有时候,不少公司业绩下滑,“多元化”都被认为是罪魁祸首;可还有些时候,公司主业遭遇天花板,“多元化”又成了那个被给予厚望的、新的利润增长点。就好像公司的一切行为都能和多元化挂上钩。
再看紫林醋业。
2017-2019年,其食醋业务的收入为4.34亿元、4.85亿元、5.17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95.55%、95.82%、94.69%,其他的料酒和醋饮料业务营收占比仅为5%左右。
基于此,业内很快就有观点认为紫林醋业太依赖食醋业务了,而过度依赖单一业务,存在一定的发展风险。
抛开具体企业不谈,这种说法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在紫林醋业这里,情况有些不一样。
紫林醋业在招股书中透露了公司产能不足的难题。
2019年,紫林醋业的产能约为21.33万吨,但食醋系列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85%。紫林醋业提到,2019年营收增幅下滑至个位数,也与公司产能逐步饱和有关。同年,因公司原醋产能已不能满足阶段性销售需求,紫林醋业还开始少量外购半成品原醋。
随着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需求与公司产能受限之间的矛盾或将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障碍。
也因此,紫林醋业这一次IPO拟募资金额的5.74亿元当中,约有63%会用于年产10万吨酿造食醋生产线建设,大约相当于50%的产能扩充。
也就是说,仅在食醋领域,紫林醋业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快消君认为,如果主业还没有遭遇天花板,还能成为公司的业绩担当的时候,就无需对其过分苛责。这个时候,如果一味强调多元化的扩张,很有可能“拖累”了主业,同时,其他的可能性,短期内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
所以,不能简单粗暴地将紫林醋业不及“期望”的锅都甩给“依赖单一品类”。
事实上,任何企业在产品方面要不要多元化,取决于产品是否能够与时俱进,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当然,还要考虑主业的承受能力,否则,多元化很有可能得不偿失。
食醋行业,出不了“海天”
从财务数据上看,食醋品类的老大恒顺醋业可能很难超越酱油品类的海天味业,至少,短期不能。
先不说企业性质的问题(民企、国企),毕竟这不具有代表性。从单个品类所处的领域来看,集中度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食醋行业前五大企业分别为恒顺集团、紫林醋业、山西水塔、海天味业和四川保林,合计占市场约16.2%的份额,位列第一的恒顺集团占有率仅为6.5%。
行业集中度低、产业格局分化、品牌相对分散,这种情况下很难培育出有规模有名号的品牌。
公开信息显示,中国市场上生产食醋的企业大概6000多家,品牌产业的产量只占30%,中小企业的食醋产量却占70%,行业集中度非常低。
酱油方面的产业集中度明显胜过一筹。
2018年,中国酱油百强企业产量及销售收入占比超过80%。按照产量来计算,海天味业在中国酱油市场上的占有率2018年就达到了33.3%
此外,在具体的产品品类方面,醋类品牌似乎没有在太多的细分领域做文章。
酱油领域里,除了传统的老抽生抽之分之外,不同品牌还推出了专门的蒸鱼酱油、拌面条的酱油、调制凉菜的酱油等很多细分品类。
反观食醋领域,最多的分类是米醋、陈醋、香醋这样的基本分类,虽然也有饺子醋,但其他有关烹调方面的醋品类实在是少之又少。
尽管部分食醋企业开发了苹果醋、醋胶囊、保健醋等衍生品,但从某个角度而言,这已经和作为调味品的醋不在一条轨道上了,在这些领域,传统的食用醋企业无论是在品牌还是在口味上,竞争力都不强。
还有一点,在中国不同地方的人喜欢不同口味的醋,比如,江苏一带爱吃香醋、山西是陈醋、广东人爱吃甜醋等,这让食用醋这个品类变得“众口难调”,也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方品牌的原因。
说白了,要在食醋行业里诞生一个“海天”,太难了。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每个家庭每天做菜几乎都需要用到酱油,区别只是用多用少。可是,醋,并不是每道菜都必备的烹饪调料,从消费体量来看,与酱油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上。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二者之间的差距是“刚性”的,那么,之于醋企,也没必要眼红酱油企业的辉煌,无论是业绩还是市值都没必要。做好自己,就够了。
--
FROM 3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