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后,跟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去旁边的乡村小路溜达。
听着各种不知名的鸟鸣。
感受着清凉的风抚过身体。
这是我每天最舒服的时候。
但是令我吃惊的是,几百亩金黄的麦子一夜之间没有了。
感叹现代化机械真厉害的同时想起了小时候收麦。
那是我最留念的童年时光。
记得小时候,白面膜应该是除了肉之外最美的美食了。
从记忆开始,主食变迁是这样的。
开始
晒干后的红薯叶子煮一锅
一锅红薯,沾着一点点辣椒水吃(为了节省,一点点就能用温水兑半碗够全家吃)
玉米面蒸的馒头
花卷,是一层白面(麦子磨的面)一层杂面(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混合成制成。
巨变发生在邓爷爷上台分田地的第二年。
天天白面膜。
那时候给我留下的印象是轰轰烈烈的。
家家户户干劲十足,天不亮就下地,天黑才能回来。
农家肥不够,就把秸秆剁成小节在水沟里沤肥,一层土一层秸秆,然后泼上水。整个水沟人头攒动。
然后,每家麦子堆满家,天天吃白面膜,家家带着笑容。
那时候是满满的幸福,应该是自古以来人民最幸福的时代了。
当然,也闹出笑话,为什么呢?因为整整两年,全村几乎没菜吃,原因是这样的。
大家饿怕了,一分田地就全部种粮食了,只有很少的人家种了点蔬菜。
然后
全村人偷菜
第二年,都不种菜了,哈哈。
第三年大家开始家家种点菜,才解决了吃菜问题。
割麦,是我们小朋友最幸福的时代。
不管是邓爷爷前还是邓爷爷后。
有两个原因:吃和玩
在邓爷爷前,想吃点白面只有几个时间有:来客人、收麦子、过年。
玩
大人割麦子,小孩子到处玩,麦子地里经常有鹌鹑窝,里面有几只小鹌鹑。
晚上是小孩子的节日,村子里每个生成队都有自己的麦场,麦子堆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山,这成了小朋友的乐园,是战场,当然,也是捉迷藏最好的地方。
有好吃的,有自由玩耍的地方,有几十个小朋友一起疯玩,对于孩子来说,岂不就是最幸福的时代。
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磨坊,记得奶奶会把麦子用水淘一下,然后晒干装袋,推着我和两袋麦子去村上磨坊磨面,过程虽然无趣却很喜欢,因为有白面馍馍了。
那时候的馒头,颜色不像现在雪白雪白的,稍微有些黑,现代人看着估计可能麦子是不是发霉了,不敢吃。
但是吃起来劲道、满口香,是香,我现在称之为麦香吧。
想起来就想吃,可惜现在磨坊几乎消失不见了,说不符合什么卫生标准,无照经营重罚。
想起这些伪专家就恨的牙痒痒,却无奈。
现在的面倒是白,劲道,可惜没有那种香了,可惜。
不说了,我得琢磨琢磨。
顺便补充一下:很多人骂莫言,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某几年,饿死人太正常了,经常听老人说,饿极了就吃观音土,虽然知道没用,但是顶饱啊。我爸爸上学时候饿的浑身浮肿,对了,我家还算是好点的,爷爷是校长,每个月还有工资的情况下。那时候城里好很多,每个人有定量,但是很多家庭孩子多,可能不够,但是不至于饿死人,农村完全不一样了,没粮食,很多干部好大喜功不上报,所以没有救济,后果可想而知了。
旁边另外一块地正在收割,被震撼了,这块地要是放到以前用人工,100个人怎么也得四五天,现在半天6台收割机半天就结束了,然后明天一天就能把玉米全部种完。
--
修改:zhijiao FROM 221.216.116.*
FROM 221.21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