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02月08日讯 新华社撰文报道了普陀足校教练员张翔和钱惠夫妇在校园女足坚守28年
的事迹,他们培育的学生中有21人入选国家队,38人进入上海市队,68人进入国内知名
高校。
相关文章写道,28年,一对夫妻,只做一件事,双双成了劳动模范。他们,就是上海的
女足青少年人才培养伉俪——张翔和钱惠。经过28年的悉心守护,夫妻二人成功将上海
普陀女足打造成中国足球的一道独特风景。
他们是真正的劳模。2020年,担任普陀区青少年业余足球学校校长的丈夫张翔获得“全
国先进工作者”荣誉;此前,身为学校高级教练员的妻子钱惠也曾获“上海市先进工作
者”荣誉。
当年:你来教小学,我来带初中
1993年,钱惠从河南省女子足球队退役,在上海普陀区建立了第一支学生女子足球队。
当时,还是男友的张翔在上海霞飞刘光标足球俱乐部任教。张翔在看望女友之余也帮助
指导学生训练,久而久之,他产生了与钱惠“并肩战斗”的想法。
“考虑到小学阶段的球员升学之后就没人带了,我便主动申请调岗到普陀区工作。”张
翔说。
自此,夫妻二人形成了明确的分工,钱惠负责小学阶段的启蒙工作,张翔则负责中学阶
段的系统培养,为高校和职业球队输送人才。
起初,足球项目在布点学校并未得到广泛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张翔向校
长立下了“军令状”:“五年之内球队进入全国前三!”
经过张翔的精心指导,小球员们也不负众望,在2003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上
代表中国二队获得女足项目季军,为女足成为学校的品牌项目奠定了基础。
体教融合的“一条龙”培养模式也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原布点中学的初中部被取消
,使得女足培养的中间阶段出现了空缺。经过多方协调,他们最终选定了民办梅陇中学
。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些孩子升入公办学校就读,离开了球队。“
那些离开的孩子对球队的感情依然很深,在家里拿着过去参赛的照片回忆美好的瞬间。
”张翔说。
为了不让孩子们的足球梦就此中断,钱惠一边做家长的思想工作,一边与教育主管部门
沟通,最终解决了球员们的升学问题,将球队重新聚拢。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一体化培养模式已涵盖普陀全区新普陀小学、金沙江路小
学、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梅陇中学、曹杨第二中学五所学校。“现在,我们已经形
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宝塔型结构,而且学校之间相隔不远,方便学生训练。”张翔
说。
如今:一个当“严父”,一个做“慈母”
张翔与钱惠认为,好的足球教练不仅需要绿茵场上的教学相长,更需要在思想和生活上
关心学生。
谈及妻子对球员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丈夫张翔不吝赞美之词。由于钱惠所带教的孩子年
龄较小,时常需要她扮演“母亲”的角色,为孩子梳头、洗澡成了家常便饭。
“球队刚成立的时候没有住宿,条件十分艰苦。我只能带着孩子们到废旧的小旅馆顶着
塑料布给她们洗澡。”钱惠回忆。
钱惠的首批弟子、前国家队队员张颖对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训练还是在
地方不大的‘土’场地,上面还有一粒粒的小石子,外面是煤渣跑道。”她说,“但是
钱老师从出早操到晚自习,几乎是24小时围绕着学生,我想没有多少教练能够做到这一
点。”
与妻子钱惠不同,丈夫张翔则更像一位“严父”。与孩子的朝夕相处让他变得与学生心
有灵犀。“有时只需一个眼神我就知道孩子心里有事。”张翔说,“前不久有三个队员
从我身边经过,我一看就感到不对劲。原来几个孩子为了逃课跟老师撒谎要提早训练。
”
钱惠坦言,自己和丈夫也会因为教育理念的不同产生争执,但夫妻双方彼此都能理解对
方的出发点。钱惠形容张翔“更有大局意识”,而张翔也懂得妻子对学生的体贴关怀。
“我觉得这只是因为我们所带教的年龄段不同导致的差异。我或许更关心学生未来的出
路,即使她们将来不能踢职业比赛,也能进入一所理想的大学。”张翔说。
对昔日恩师的教学理念,张颖表示认同。“当年老师对我们的严厉如今看来都是值得的
,毕竟技术都是练在自己身上的。”她说。
虽然偶有分歧,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夫妻二人共同关注的话题。钱惠告诉记者,除了在
训练场上为人师者外,身为教练有时也需要扮演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我们曾经也有过中途退出的孩子,甚至想要休学。”钱惠说,“后来在和家长沟通的
过程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妈妈学历很高,总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无形中给年幼
的孩子增加了许多压力。”
钱惠认为,如今的学生不缺少鼓励教育,但在挫折教育上还存在不足。“在足球场上,
冠军只有一个,其余的队伍某种意义上都是‘失败者’。所以我觉得,足球运动本身就
是一种很好的挫折教育。”丈夫张翔补充说。?
未来:我们培养了奥运选手,还想培养清北学生!
当被问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时,张翔与钱惠毫不犹豫地表示,要将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培养
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钱惠告诉记者,自己目前已将人才选拔延伸到了幼儿园阶段。她介绍,现在每周都会有
足球学校的教练员到幼儿园帮助辅导带教,让更多孩子认识足球。“在幼儿园,不论是
老师还是小朋友对足球兴趣都很浓。我们让他们先从‘玩’球开始,打一打三分的小比
赛,也开展一些足球嘉年华活动。”钱惠说,当前的足球环境比起过去有了很大改善,
许多年轻家长在现场观赛后都愿意让孩子参与足球运动。
“我们的教练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其实也在选才。选才是最重要的,这是成功的一
半。我们在幼儿园发现苗子以后,再进行系统的训练。目前已经有两个女孩子周末到小
学和我们一起训练。”钱惠说。
不仅是挑选球员,年轻教练的培养也是摆在夫妻二人面前的重要课题。“但说实话,当
一个好的教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确实需要舍弃很多东西。不但如此,还要能刻苦钻
研,训练得法。所以我常说优秀的教练员需要爱心、耐心、关心、恒心才能坚持下来。
”张翔说。
前国家队队员徐雯佳如今也成了一名足球教练,至今仍记得老师当年的谆谆教诲。“老
师当年一直告诫我们踢好球之前要先做好人、读好书,这也是我们普陀女足的精神传承
。”她说,“普陀女足能有今天的成功,离不开两位教练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付出。
他们是真正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足球事业的发展上。”
经过近三十载的细心耕耘,张翔与钱惠培育的学生中有21人入选国家队,38人进入上海
市队,68人进入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
桃李满天下的张翔、钱惠夫妇仍有自己尚未完成的心愿。“现在不论是奥运会、亚运会
还是全运会,都有我们培养的学生参赛。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培养几个清华、北大
的学生,这样我就能完美退休,也实现了我体教高度融合的夙愿。”张翔笑言。
来源: 新华网
--
FROM 116.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