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专栏:德兴社 共374篇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78078545920374
一场0比3,让国足重新坐上了“火山口”,部分球员以及主教练李铁成为了各方批评、指责的焦点,当然作为代表团团长的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也自然免不了成为批评的对象。不过,任何一个人出战12强赛,没有人是抱着输球、而且还是大部分的输球目的而来的,不管是球队的教练、国脚,抑或还是足协工作团队中的成员,渴望胜利的心情恐怕远超万里之外的球迷,他们也确实希望能够让球迷高兴。但输给澳队的“开门黑”,某种程度上如同一副“清醒剂”,让所有人都冷静下来,并能够正视现实。
1、踢法就折射硬实力差距
澳中之战的失利,恐怕首先就在于中国男足的“硬实力不够”。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以李铁为首的教练组很清楚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向,最大的特征就是前场的高压与就地反抢,所以在40强赛对阵叙利亚队的比赛中,国足也是一上来就展开前场的逼抢与高压,然后就地组织起反击。实战中,国足的三个进球,全部都是通过这种高压与前场紧逼所取得的。
与澳队开场前20分钟,国足也是同样的策略,但澳队队员不像叙利亚球员那样有失误,依然可以轻松地“摘”出来,并迅速由守转攻,通过三传两递就推进到国足禁区前沿。面对澳队的这种由守转攻、快速反击,国脚们因为日常的国内联赛中没有经历过,自然也就显得没有对策。
同样,反过来当澳大利亚队在下半时对国足展开高压,特别是两个边的球员马比尔、博伊尔加上两名前锋塔加特与罗吉奇四人高压国足后防线时,国脚们日常中超联赛中就基本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出球?于是,实战之中,我们看到的场景就是中国队就没有办法有效地把球传出来,澳大利亚队顺利地将中国队的后场与中前场切断,国足基本就无法组织起像样而有效的进攻。
其实,回想一下国内的中超联赛,不管是最近两年的联赛,抑或还是中超俱乐部热衷于烧钱引进世界级大牌外援的时代,整个中超联赛中,有几支队伍是采用现代足球的流行踢法的?即比赛中不断实施前场紧逼、高压的战术与打法。在这种情况下,中超球员组成的国家队,按照国内联赛中习惯的技战术踢法,何以在亚洲层面与亚洲传统强队对抗?又凭什么去争取世预赛入场券?
作为中国队的主教练,李铁之所以最终能够获得以技术总监、比利时人克里斯为首的推荐、认为其更胜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指导思想更符合现代足球的发展特征。上任之后,李铁一直在国家队中灌输这样的要求,甚至多次提出:希望国家队的集训时间能够更多一些。就像这次备战12强赛之前,希望集训最好从8月11日就展开,并不是李铁不清楚、不知道长期封闭集训的“坏”,早年当运动员的时候,李铁也曾亲历过长期封闭集训之苦。但是,在改行从事教练之后,之所以提出希望能够多一点长期集训的时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观看了这么多中超联赛之后,知道中超俱乐部现有的这种踢法、现有的技战术要求,根本就不可能适应12强赛这种亚洲最高水平的比赛要求!
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李铁恐怕不可能向俱乐部球队提出要求,让中超各队必须要采用前场紧逼、高压的具体技战术打法要求。而中超各队的主教练尤其是外籍主教练,他们仅仅只是要完成俱乐部对中超联赛的成绩要求,以中超现有的技战术情况来做出选择,球队自身的技战术打法或要求是否先进、是否符合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与潮流并不重要,重要的完成成绩目标即可。
而且,外界或许并不清楚:中国足协技术部今年专门组织成立了一个中超技术调研小组,牵头人是朱广沪,不少暂不执教的多位本土教练均在这个小组中。在7月底、8月初,以李铁为首的国家队教练组下赛区观看联赛、考察球员状态时,李铁曾与技术调研小组多位成员有过交流。当时,就曾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中超如今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打法,没有高压、没有逼抢、更没有前场就地反抢,也没有体能作为基础保障,国家队打12强赛时怎么办?
于是,李铁的选择就只能是让国家队多一些时间,在国家队集训期间,对国脚们提出更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譬如加快传接球的速度、加快节奏,要求必须在中前场实施紧逼、高压,或是就地反抢。
但是,澳大利亚队虽然赛前就只有两堂训练课,可面对中国队的这种战术,根本就不担心、也不害怕,为什么?因为澳队中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效力,哪怕是欧洲二三流俱乐部,也是现代足球的要求与踢法。所以,就像澳队门将马修·里安所说的那样,“15分钟之后就摸清了他们的套路,加快了比赛节奏,取得了进球后就完全控制住了比赛。”
这么多年了,虽然都知道中国足球的整体竞技水平在不断下滑,但面对澳中之战0比03的结果,我们似乎依然不愿意承认和面对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硬实力不足的现实,特别是站在中超这样低水平竞争的层面,用中超去衡量亚冠、衡量12强赛,依然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记者这么说,并不是在为球队、球员开脱,而是想说:澳中之战给生活在幻想之中的人上了现实而生动的一课,现在的中国足球已经不是某一个人“下课”、“上课”的问题了。虽然0比3输给澳大利亚队,比分可能有些大、令人难以接受,但输球是再正常不过的结果,仅此而已。
2、于大宝为什么现身首发?
历史常有惊人相似之处。在输给了澳大利亚队之后,中后卫于大宝成为了外界重点攻击与批评的焦点人物之一。输球之后找“替罪羊”似乎早已成为一种“惯性”,从当年狮城“黑色三分钟”的后卫董礼强、到1996年亚洲杯赛上的刘越,再到后来的范志毅、李玮峰、杜威,直至最近的一位冯潇霆等,如今又轮到了于大宝。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40强赛时的明天。对于明天入选李铁时代的国家队,外界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且“先入为主”,用一种阴暗的心态去猜测明天入选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甚至根本就不相信教练的专业眼光。而在李铁主教练不得不站出来解释明天在一对一防守时的能力以及各种数据统一时,各方的争议才算多少得以平息。类似的还有武磊在40强赛前后的表现争议。
球队输球之后,所有人都不开心,这很容易理解,但上升到对某一个人、某一个球员的攻击,恐怕就超出了球迷的应有的态度。就以于大宝为例,国足出战澳大利亚队时为什么要选择于大宝?这其实与国足赛前对澳大利亚队的分析与判断有关。
澳中之战赛前,国足教练组以及技术分析情报组重点分析了澳队先前40强赛的战法,其进攻的特点是两侧传中、斜角度传中较多,而且全部进球中,头球差不多占据四层。面对对方的这种进攻特点,国足在后防中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头球好一些球员担任中后卫,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在现有的几名中后卫中,像广州队组合蒋光太与张琳芃在中超联赛中也是空中不占优的。相比而言,李昂也不是以头球擅长而著称,反倒是于大宝的头球算最好的。于是,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用于大宝首发。而因为在对澳大利亚队的技战术分析中,澳队进攻中的边路突破与传中相比较多,而在右后卫位置上,王刚的攻击属性更强,选择张琳芃是更偏重于防守。
所有这些,都是赛前分析后做出的选择。但在实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澳队在对阵中国队的比赛中,并没有沿用40强赛时的进攻套路,而是以中路为主。澳队的三个进球,全部都是通过纵向中间三分之一场区内完成取得的,尤其是第一个球,中后卫塞恩斯布里带球之后,一个过顶长传打中国队的身后,11号马比尔突然前插、创造出了机会。第二球也依然还是直塞,而且前后只有3分钟时间。第三球则是右肋横向转移到左肋、11号马比尔射门被扑之后,杜克中路偏右位置上补射命中。
在上半时连丢两球之后,国足虽不断进行调整,李铁在场边也不断提醒着中场要把球控住,但完全没有效果。于是,中场换人,用王刚换下于大宝,让张琳芃重新回归中后卫;而蒿俊闵换下张稀哲,则是因为蒿俊闵在中场球员中,控球能力是最好的。可是,蒿俊闵上场之后,中国队依然无法有效掌控住中场。
里皮时代,中国队的中后卫组合其实就已经为外界所诟病,但在防守型中场的位置上有一个郑智,尽管郑智年龄偏大,但国内足球依然找不出合适的顶替人选。吴曦由于从去年底开始到今年的冬训受俱乐部解散的影响,冬训就不系统,因而状态显然不在最佳,即便是联赛后期,在申花队也曾多次被安排在板凳上。 所以,国足现在的中后卫有没人,也没有类似郑智这样的防守型中场球员。于是,为什么澳大利亚门将里安说“15分钟就摸清了国足的套路”,而澳大利亚队就坚定打中国队的中路?对手自2006年始终是世界杯参赛队,这就是强队的素质!以中国球员的应变能力,恐怕根本就无力改变局面。哪怕是将洛国富、阿兰这样的归化锋线球员都派遣出场,在澳大利亚队完全掌控了中场、切断了中国队后防线与中前场之间的联系之后,对改变局面恐怕同样不会有什么效果。
不得不说,现在这支国家队各个位置上的“短板”太多,人员青黄不接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
修改:RVN FROM 61.170.233.*
FROM 61.17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