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条也是最经常被忽视的,关注国足的人里面,关注足球运动本身的是极少数,
大部分人是从各种功利性的目的出发的(包括但不限于民族/国家/地域自豪感,以及
由此带来的投机机会和饭碗),还有相当大部分关注足球的并不关注国足。虽然这个
现象在各国以及各种运动中都是常态,但是横比各种运动、纵比各国,国足的爱好者
/关注者这个比例指标应该都是倒数的。
2. 第一条造成的最显著的后果,就是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职业足球市场。“正常”
的联赛市场,固然也是顶级联赛分最大的蛋糕,但是次级、三级甚至到校联赛,都有
一点市场存活空间,有办法自持。而不是只有少数顶级俱乐部能盈利自持甚至某些时候
全都处于烧钱投机状态。
3. 第一条造成的其它后果包括:a. 国足体系对失败的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因为足球相
对其他类型的投资/投机回报周期过长,投资/投机人无法忍受所失去的机会成本;
b. 整个圈的话语权很大程度被非爱好者把持;c. 体系评价体系非常单一,国家队大赛
表现成为几乎唯一的核心指标,亚冠、联赛收入、足球人口等等成为次要甚至无用因素。
4. 第三条所列的原因,导致了传统的“举国体制”、体工队模式也不再可能在足球身上
复现。过去在国家经济水平、体育水平相对较低的时候,足球由于其较高的关注度,不
失为专业体育的一个较好选择。随着其他项目水平的崛起,专业运动员弃足球而去改练
更有前途的项目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复制甲A一代的想法根本不现实。
5. 二-四条综合起来,导致国内足球圈成为一个人才成长的黑洞,进而影响了归化的可
行性。归化球员在这个环境里个人技战术再无提升的预期,呈单调下降的曲线。归化球
员很容易意识到这是一锤子买卖,从而要求很高的即时回报;也很容易意识到国家队才
是提款密码,联赛只是转移支付渠道。由此带来的结果,归化球员不再有助于提振球市,
而是内卷挤占本土球员、教练、青训的资源。归化模式变成了对之前本土培养的直接否
定,产生了尖锐对立。进而新老归化之间也可能产生对立。唯一避免的办法就是短时间
大量归化整个阵容,但是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6. 以上因素构成一个循环体系,并不是通过局部因素调整可以扭转的。所以输球以后
归罪球员/教练/足协官员/球迷/体制/裁判/记者/草皮天气/ 都毫无用处。他们可能有
责任,但是根本上不影响大局。解决方法要么是引入“超举国体制”,把足球凌驾于
其他体育项目甚至其他行业之上,以极高的投入换取较快时间可见的成绩,副作用也
显而易见。要么就是还足球以清静,把足球留给爱好者本身,老老实实的做好足球运动
普及,释放足球本身的魅力去培养更多足球人口和足球消费者群体。
--
FROM 113.11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