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中国足球可以分为两段,90年代初期的职业化,10年代的资本化。资本化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
所谓的职业化,其实就是市场化,典型的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体制的改变。单看球员,以前的专业体制出来的球员,比职业化以后培养的球员更职业。
结果呢?无论是踢球的还是培训的或者投资的,都不再是因为喜欢足球,而是因为能赚钱,从各种途径赚钱。拆球场建高楼是为了赚钱,建足校搞培训也是为了赚钱,干这种事的经常还是同一拨人。
中国的足球市场能支撑起足球产业的正常运行吗?不能,中国足球实际上是没有造血功能的,无论是球员还是商业。
球员方面,现在国足和职业球队选材范围实际上比以前更窄了,为什么?背后的商业逻辑使然。要培养出新的职业球员费时费力,成功率低,而且多了就不值钱了;要实现商业价值,当然的策略就是垄断,垄断比创新容易多了。就跟卖瓷器的似的,我挑剩下的,都砸了,我的才值钱。垄断之后拉高资本门槛,提高进入成本,打压竞争对手。这一套,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商业方面,那么多足球从业人员,媒体,培训,周边商业,球员其实是极少数,都是吸血的。血从哪里来?投资者,有需求的政府和投资者,但他们都没法等待长期的回报,只能看眼前,以领导的任期计算时间。
国家和土豪们投了那么多钱,中国足球水平提高了吗?个人看法是没有,现在的国家队,不要说横向比较,直接和1997或者2002年的国家队比赛,只怕也是要输的。
群众足球基础改善了吗?可能有,但很有限,而且无论是球场还是培训,比以前都更贵了,以至于培养一个职业球员对于普通家庭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为什么?都被吸血了。
中国足球充分说明了在中国搞自由市场经济会是什么结果。房地产和教育的市场化,虽然还没到足球这么惨,但发展趋势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老百姓还真得感谢医疗没有市场化。
--
FROM 218.2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