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为何不被尊重
这些天我连续写了多期与欠薪和降薪有关的报道,有不少球员主动跟我进行了沟通,尤其是在今年的准入制度准备做出重大调整之后,更有不少球员向我感慨,感觉整个职业生涯最缺少的就是被尊重,不被行业尊重,不被老板尊重,不被球迷尊重。辛苦钱,说没就没了。
媒体可以随便指责扣帽子,老板可以随便撕毁合同,球迷可以随便辱骂。
我说我不反对你们说的这些都是现实中存在的现象,的确,几乎没有人尊重中国球员这个群体。
但是你们有没有反过来想一想,自己为何不被尊重?
照顾我姥姥的李阿姨最近一直为她女儿的遭遇愤愤不平,从怀孕到坐月子,再到孩子生下来以后,无论是吃什么买什么用什么,婆家都觉得贵,孩子两岁刚过就把奶粉戒掉了,奶奶说能吃饭了就不喝那个浪费钱了。李阿姨女儿向娘家妈妈哭诉委屈,反复强调自己任劳任怨但是却始终得不到婆家的尊重。
是啊,女人经常会被自己的任劳任怨自我感动,进而觉得全世界都理所应当的感动,自然而然地就认为应该被给予等值回报。
可在我看来,当一个母亲口袋里连给女儿买奶粉的钱都没有,一切都要仰人鼻息看人脸色的时候,给你尊重那是素质,不给你尊重那是人性。
在某些婆家眼里,孩子找谁都能生,有能力的媳妇生了孩子能自我供养,没能力的就要婆家来承担。在某些婆家眼里,不上班全职带娃的儿媳妇,非但没有创造剩余价值同时还在不断消耗现有价值。财力够的婆家自然不是问题,财力不宽裕的时候,人性将决定很多。什么婚姻爱情生命传承,于金钱而言,都是浮云。
这像不像一些俱乐部与球员之间的关系?当球员一直仅仅以消耗现实价值单一的形式存在的时候,也跟受气的儿媳妇似的,永远得不到对方发自内心的尊重。甚至包括足球整个行业,其实都从未赢得过行业投资者们的真正尊重。
行业不值得尊重,行业的从业人员自然也不会被特殊尊重。
不否认,能够成为一名职业球员以此为生,这需要倾其一个家庭所有,甚至赌上一个球员的一生都未必能够拥有的职业,很多职业球员都把最好的青春给了俱乐部。但换来的却是合同的撕毁。
可球员的付出,于俱乐部老板而言,只有两种属性——为自己赚钱或者让自己赔钱。中国足球这些年一直没有真正的市场,没有投资人能够从这个行业中赚到钱,反而一直都在拼命往里投钱,只要有钱,不存在买不到的球员,球员以为的忠心在老板眼里不过是没有更好的诱惑而已。于老板们而言,此刻守住钱袋子最重要,而讨薪的球员,只不过是一个帮自己赔钱的角色,球员的一切光鲜体面都是资方给的,没有一个资方会尊重纯吸血不造血的群体。
所有取得的成绩,老板们会认为,那是外援砸对了。没外援,拿个冠军试试?
中国球员们经常感慨自己是弱势群体,的确,实力很弱,创造价值的能力也很弱,因此,在需要为自己的权益辩驳的时候,弱上加弱。
现实不会在乎球员的自尊,只会在乎他们此刻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现实社会不会因为球员这个行业格外辛苦只吃青春饭就会单独照拂,相反,现实会很功利,不仅功利,甚至还可能很残忍,翻脸无情。如果球员不能改变能够反向输出价值于企业,这种不被尊重还会继续持续下去。
弱势群体值得同情,我也很同情所有被欠薪的球员,甚至有不少失业者已经被影响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要不然我也不会一直这样源源不断发声。
但同情归同情,同情不等于现实。
当整个中超联赛的金字招牌都逐渐被拆掉,当很多投资人都开始怀疑继续在这个了联赛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当未来他们可能还有别的选择时,违约,可能反而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解脱,是一种堂而皇之离去的理由。
所以,慢慢你们会发现,人呐,没硬实力的时候,命运就根本不在自己手里了。只有自己争气,拿出一些成绩,让别人有帮你的理由,问题才会逐步被解决。
今天对所有合同的随意撕毁,其实也在撕毁中国足球未来,哪怕足球未来可能依然会变成高收入领域,但真正爱子女的,不会让孩子去一个整天把自己当成吸血鬼看待的行业去受苦受累担惊受怕。
--
FROM 124.1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