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反对降低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占比。
英语仍然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用的语言。跨国交流中,双方语言不通,共同使用英语仍然是最常见选择。
诚然,AI翻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语言带给交流的障碍,但至少目前AI翻译技术并不能取代真人掌握英语。在繁忙的空港购物,拿翻译机效率很低;晚宴社交,用翻译机效果有限;参加会议,不大可能一手拍照翻译投影,一手翻译音频。
AI翻译技术或许会继续进步,未来真正做到无感,但这并不确定。十年前,社会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很乐观,但直到今天,开车仍然需要真人。学习英语,不像学习开车,无法在一朝一夕间完成,不能因为对未来的乐观预测,而放弃学习英语。
绝大部分人在未来工作中确实用不上英语,毕竟我们和欧洲小国不同,汉语的单一市场足够大。但要这么说,几乎所有高中知识,大部分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都用不上。有几个人需要在工作中算圆锥曲线?
英语至少能给人更多的选择。英语水平好,未来可以在世界范围内求学、求职、生活;更容易在国内的外企工作,也更容易从事国内企业的出海工作;去国外旅行、度假也更方便。相比其他课目,我倒是觉得,英语给学生未来的帮助,可能还真是最大的。
我国的英语教学自然有问题,过于应试,实践太少。学了十几年,单选题做得还挺溜,但交流能力就那么回事。包括我自己在内高中英语吊车尾的几个人,聊起来,英语都是在学习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到时,才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但说实话,这不是英语独有的问题,中高考的指挥棒摆着,几乎所有科目都有过于应试的问题。语文里的阅读理解、诗词鉴赏等试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吗?花了那么多时间做数学题,还不是在初等数学的泥潭里打滚?
坚持英语在基础教育中的占比,至少能让全国绝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今后的发展需要用到英语,自学会更加顺畅。
降低基础教育,特别是升学考试中的英语的占比,势必导致成比例的人口迅速降低在英语学习上的投入。城市中产家庭和收入相对较低的家庭的子女,在未来的人生可选项上会出现巨大的差别。
--
FROM 123.1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