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一千多万考生走进考场。
人生关键一战到来之际,我突然想起一个叫“唐尚珺”的人。大家还记得他吗?
就是那个连续参加12次高考,多次被211、985大学录取,但却一再放弃,选择复读,被
人戏称为“钉子户”考霸。
他后来怎么样了,今年还在参加高考吗?
我忍不住好奇,上网查了一下相关信息,有人爆料说他今年还在参加高考,目标是北大
、清华、中科大。但这个爆料到底是真是假,暂时不知。
如果爆料是真,那今年33岁的唐尚珺,就是第13次参加高考了。如果是假,他又为什么
放弃?
他的故事实在是太极端,太罕见了。有人说是励志,为梦想坚持,精神可嘉。有人说是
执迷不悟,盲目愚昧,不懂回头。
你怎么看?
图片
唐尚珺来自广西防城港市,一个偏远的农村。
家里有五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上面还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早已经成家立业
了。
他的父母靠种甘蔗,维持生计。家境虽然不宽裕,但很温暖,父母也非常通情达理。
图片
从一部以唐尚珺为主角的纪录片《高十》里,可以看到:
光线昏暗的瓦房,凌乱的堂屋、厨房。蹒跚的老牛,砍甘蔗的村民。老父母面对镜头腼
腆的笑。
一切仿佛都在说明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尤其是他的母亲,六
十七岁,一头白发让人看得有点心酸。
图片
就在这样的贫寒里,2009年,刚刚年过20的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可惜连三本线都
没达到,失败而归。
此时,父亲做了一个决定,送他去广西省会南宁上技工学校,指望着他学一门手艺,早
一点成家自立。
实事求是地说,即使是在今天,在广西一个有五个子女的家庭里,儿子能上到高中,高
考落榜了之后,又送去读技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图片
但唐尚珺没有珍惜这个读技校的机会。
很可能是因为技校的环境太差了,也可能是身在异地不适应,总之唐尚珺在南宁的技校
读了一段时间,就瞒着家人偷偷地退了学。
他拿着读技校的学费,回到钦州市找了一个补习班,开始复读。这一复读,不是一年两
年,而是六年!
为什么要一读六年,是因为考不上大学吗?
恰恰相反,他不仅考的上大学,而且高考成绩还相当不错。根据公开报道里,我大致整
理了他前六年的复读高考之路。
2010年,复读第一年,参加第二次高考,他上了三本线,而且还超过了几十分。但他放
弃了,选择了再次复读。
2011年,第三次参加高考,过了二本线,但选不了好的学校。他放弃了。
2012年,第四次高考,过了二本线,他报错志愿了。
2013年,第五次高考,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了。招生办老师还打电话给他了。但是他不
太满意,委婉地拒绝了。
图片
2014年,第六次高考,这一年他考上了吉林大学。因为专业是调剂的,不太满意,放弃
了。
虽然这复读的六年里,他几乎每年都考上了本科,甚至国内排名前十的吉林大学,但他
都放弃了,家里人也一无所知。
图片
复读六年,为了瞒住这个事,唐尚珺的心非常细。
家里人以为他在南宁上技校,所以同在南宁做生意的三堂哥,要了他的电话号码,前后
打了几百个电话给他,他都不接。
面对堂哥的疑问,他说以为那是骚扰电话。
复读到第四年,算一算应该是从技校毕业了,工作了。于是,过年回家,他会挑选一些
南宁当地的年货带回家,还特别注意要调换包装袋,不要露陷了。而实际上,那些年货
都是他在复读学校所在的钦州买的。
“工作”第一年,他骗母亲说,南宁的电脑老板招他进厂工作,每个月1600块,包住不
包吃。
回家过年,他还会塞给母亲500块买菜钱,说是自己的工资。按照“工作了”的习俗,给
外甥们包红包。
拿到儿子的红包,67岁的母亲很高兴,说:我们老人家不奢求花他的钱,但是给我我就
开心,很高兴。
大家都以为他在南宁上技校,现在毕业工作了,可以挣钱了,而实际上他在一年又一年
的复读。
图片
2015年,唐尚珺第七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发挥很不错,考了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工商
管理专业录取了。
这一次,他还是有点不满意,但是老师看不下去了,劝他去读:
除非是说清华大学和钦州学院有差距,不然的话哪个学校差距没有那么大,你读了出来
就知道了,坚持是坚持,精神可嘉,但是没有必要,中国政法大学可以去读了
图片
这是过来人的大实话。中国有两千百多个大学,名声响亮、众所周知的其实也就那么十
几二十个大学,北大清华复旦交大之下,大部分学校确实差不多。
也许是老师的劝说起了作用,这一次唐尚珺打算去上了,而且向家人坦白了自己多隐瞒
复读的事情。
他的母亲很高兴,看到通知书,藏不住笑容,对他一瞒六年的复读行为,也表示了理解
: 瞒着我不怪你,我还是开开心心的,父母也期望儿子有出息,你不要操心,专心读书
。
图片
随后,他不仅去了北京,还办了助学贷款,准备入学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就在拿到
通知书的那几天里,他的父亲查出了肺癌,而且是晚期。
他的母亲安慰唐尚珺,要他好好读书,生有命,死有时,不要太担心父亲的病。但是唐
尚珺真的能不担心吗? 当年的纪录片《高十》到此为止。后来又怎样了呢?
图片
我查了一下公开报道才知道,在2015年的“高十”之后,唐尚珺还在继续征战高考。
当年,他进入中国政法大学读了两个月,就退学了。退学的直接原因是:
父亲肺癌,需要大笔治疗费。广西当地有一家中学说可以给他2万块钱的复读奖励,于是
他选择了退学,又一次走进复读班。
但是这一次走进考场,他的成绩似乎不太理想。我找了一些公开报道,信息比较混乱,
有人说考得很好,有人说发挥失常。
图片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从2016年第八次参加高考,到2018年第十次参加高考,他都过了本
科线,但是距离中科大还是遥不可及。有学校录取他,他也都没去上,继续复读。
2019年,他第十一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发挥也还不错,考了646分,被985大学重庆大学
录取了。但他依然没去报到。
2020年他参加了高考吗?参加了,但还是没考上中科大。具体多少分,哪所学校录取了
,不详。
今年呢?有网友爆料他还在参加高考。但是目前爆料的信息还没有得到证实。从他前几
年的表现来推测,今年应该也会参加。如果参加了,那就是他复读的第12年,第13次参
加高考了。
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值吗?
图片
唐尚珺为什么会一而再而三地复读,考上了大学又不去?
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因为梦想是中国科技大学。这些年都没考上,所以才会一而再再
而三地复读。
图片
但是以他的智商,应该能理解,中科大录取分数相当高,招生分数算是仅次于北大清华
的第二梯队了。
他复读了这么多年,每年的高考成绩总体稳定,每年都距离中科大有不小的距离,考上
的概率微乎其微。
这个南墙,他一撞十几年了,还不愿意回头!
有人猜测和当地的“潜规则”有关,为了金钱奖励。 因为很多学校了提高升学率,对于
高分复读生有很“优惠”的政策。如果考上清北,那就会有几十万的奖励。
图片
他很可能真正的目标是清北,而非嘴上说的中科大。
在唐尚珺复读的学校,对高分复读生,不仅免学费,还会发生活费。唐尚珺就可以从学
校一个月领到四百多块钱的生活费。
图片
有了每个月四百块钱的补助,这相当于一种经济保障,在变相的保障“衣食无忧”读下
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个政策,他断了生活来源,也许就不会读了。
说实话,唐尚珺最开始的三四年复读之举,我是非常理解的。
生在农村,渴望通过高考,进入名牌大学,改变命运,这无可厚非。但是都已经考上西
南政法大学了,还不去?考上吉林大学了,还不去?考上重庆大学了,还不去?
太极端了,不可取。要知道,西南政法、吉大,在中国都算是响当当的牌子了。一个是
中国法学重镇,一个是中国排名前十。重大也是211、985(现在一般叫双一流了)高校
。
无论哪一所,都是大多数考生梦寐以求,而且是求而不得的大学。考上了不去,真的有
点饱汉不知饿汉饥了。过分一点说,还白白浪费了一个招生名额,“挤占”了别人的上
学机会。
图片
在唐尚珺身上,我还看到了农家子弟,因为先天资源、见识匮乏带来的困境。
唐尚珺说他的梦想是中科大。如果是真的。他其实完全可以采取另一条路,曲线救国,
实现自己的梦想。
可以先去上了西南政法、中国政法、吉大、重大,过个三年四年,再去考研、考博上中
科大,甚至北大清华。那难度比高考上中科大要小多了。
我有很多同学当年高考失利,没上成心仪的大学。后来大都通过考研、保送,实现了失
落的梦想。
但难过的是,对于农家子弟唐尚珺来说,这条路,很可能他根本就不知道。就算知道了
,也无法准确地评估两个方案对自己孰优孰劣。
困在先天资源见识匮乏的困境中,他无力逃脱,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还有另一条路。
如果是向有些人说的,是为了考上清北、中科大的金钱奖励,或者贪图那一个月四百块
的补助。
其实上过大学,阅历过一番的就会明白,就算是考上中科大、北大清华,当地奖励三十
万、四十万了,那相比于损失的人生时间来说,其实也是九牛一毛的,并不值得。
但是有人向唐尚珺算这笔账吗?他会算这笔账吗?很可能他对西南政法、吉大、重大能
够给人带来的视野格局突破,有多大的影响,也是一无所知。
图片
当然了,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为梦想而坚持值得鼓励。我们这些只是个人的
分析,未必就是唐尚珺的真实想法。
看他的故事,我不赞同他的做法,但看到《高十》里我同样熟悉的场景、亲人,那种极
度渴望改变命运,我又有一种不忍之心。
其实,在唐尚珺身上,也看得出来,他是一个有孝心的人。
他也不算是那种无所事事废物型啃老。生活费主要靠学校发,暑期了还会出去打工,赚
点生活费。都2015年了,用的手机款式还和老人机差不多。
他考上中国政法大学那一年,父亲刚刚查出肺癌晚期。他怎么做的呢?
带着爸妈生平第一次去了北京,上天安门,爬长城,看故宫。我也是农村出身,我知道
,这是有孝心才能想到的。
图片
因为对许多老一辈农村人来说,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两个:一子孙成材,二去北京看
看天安门、长城。
他能这么做,挺好的。有人批评他不该为了2万块钱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
我猜想这可能是他在一种极度内疚之下做出的选择:父亲病了,我无能为力,现在有2万
块救急,太好了,我大不了我再考一年就是了。
相信,面对病榻重病的亲人,绝大部分人别说2万了,两千都有可能同意,即使那是饮鸩
止渴。
也看得得出来,他很聪明,是小有才华的。钢笔字很不错,买了一把吉他自学,唱筷子
兄弟的《老男孩》有模有样。
图片
还看得出来,性格是有些坚韧的。一连复读十几年,坐在一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同学中
,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做不到。
算起来,如果2013年他去上了西南政法大学,或者吉林大学,那么四年本科读下来,他
现在已经毕业四年多了,很可能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律师、白领、公务员了。
就算是要再搞科研,走学术的路,那可以考研上中科大也是,完全没必要在补习班里一
遍又一遍地做高考模拟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是一条改变命运的独木桥,只要走过去了,就绝对不会再想走第
二遍。
而对于唐尚珺来说,他却是来回一遍遍地走。走到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走这座桥,
他也许已经忘记了。
--
FROM 113.1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