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放榜前夕,#会计金融专业未来会没落吗#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话题来源于网易CEO丁磊的观点。日前丁磊在直播中聊到高考志愿时表示,未来看好生物
医学和材料科学,他个人预测,有些专业会没落,比如会计、金融。“这有些人工智能
发展的原因,以后再学金融就只能是华尔街的农民工”。
在该话题下,有网友表示:“金融财会类的专业每年都有人唱衰,但每年都出现扩招,
填报人数还远超录取名额,说明很大一部分人还是认可这个专业的吸引力。”
也有网友认为,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电子税务是必然趋势,普通会计这一岗位面临着无
人化业务系统的替代效应。而金融专业未来还需要很多人才,但有可能毕业后离社会需
求有一定差距,需要做好“心理准备”。
在大众眼中,金融业是“高大上、待遇好”的象征,但因竞争过于激烈,被“劝退”的
人也不在少数。金融专业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向?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人现在过得怎
么样?他们有没有“行业内幕”想告诉学弟学妹?
就上述问题,时代财经采访了多名金融从业者,同时也向几位今年的高考生及家长咨询
了填报意向,从业者表示看好发展前景,家长则称“要把兴趣和发展结合起来”。
“别人以为我很有钱,实际上…”
2019年从广东财经大学毕业后,张昊去了一家信托公司做客户经理。第一年的年薪在10
万元左右,这个数字比同专业的平均薪酬要略微高出一点。
张昊的本科专业是投资学,在校期间的课程涵盖了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管理
、证券投资、金融风险管理以及计量会计等等。“整个金融学院的课程大体差不多,只
有一两门课的差异”,张昊告诉时代财经,“毕业后找的工作在专业上还是能匹配的,
也不难。”
不过张昊也直言,大部分学金融的学生,毕业后一般只能去银行当柜员或者卖保险,只
有极少数人能去基金公司和投行等。“如果想进军金融业,我觉得在本科先选数学或者
统计专业,硕士阶段再学金融”,他建议。
学金融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张昊开玩笑说:“最大的好处是别人以为你很有钱,随随便便炒炒股就能盈利几百万,
实际上还是在打工。”也有网友在微博调侃:“毕业后做投行,不知道的人以为我每天
搅动华尔街,实际上收入要视体能而定。”
不过张昊同时吐露心声,学金融其实是学思维,这点很重要。
“作为金融人,我们经常把理财、财富增值挂在嘴边,总想着怎么打理闲散资金,基本
不会用银行的存款功能,我们勇于挑战股票基金,赚了钱发朋友圈庆祝,亏了钱忍辱负
重。
虽然学了几年的金融,但依然在资本市场里摸爬滚打,从不服输。可以说财商提高了,
知道单纯打工是不能长久的,打工加投资理财才是远见卓识。”他不无感慨地说道。
同样毕业于2019年的涵青,目前是一名保险经纪人。保险学有不同的细分领域,涵青本
科的方向是风险管理与精算。临近毕业时,涵青在国内知名险企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
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个行业。
“保险的本质是‘金融+服务’,说的直接些,我们的大部分的收入是依靠销售的,第一
年的年薪大概7-8万元,在一线城市来看不算很高”,涵青说道,“不过工作两年期间,
薪酬增长已经达到50%以上了。”
如果对行业缺乏一定的了解,大多数人遇到保险经纪人或者听到关于保险的信息,第一
认知就会偏向贬义。在涵青看来,做保险不等于单纯地卖保险,而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
上运用各种综合能力,让消费者享受到保险的好处。
“对金融有兴趣或者对精算研究感兴趣的话,这个专业蛮不错的,薪酬和个人发展目前
都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尤其是精算师证的含金量很高,但获取的难度也不低。”涵青
说道。
另一名保险从业者何利彦也告诉时代财经,保险公司的架构很多元,除了大家所熟知的
经纪人,后端产品设计、中端运营以及合规、风险管理、法务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人才,
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差异,薪酬待遇也不一样。
在何利彦看来,经济相关的专业已经火热多年,导致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相比之下,保
险作为细分学科,专一领域竞争力更强,不用担心就业前景。
针对填报意愿等问题,时代财经也咨询了几位考生及家长。
湖南一名考生告诉时代财经,目前还不确定自己会选什么专业,要看分数和调剂情况。
“其实对各个专业的了解还不够,感觉没有太多信息渠道,对金融的初步印象就是理财
、赚钱等。”该考生家长则认为,本科应该学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专业,金融、计算机、
制造等都不错,看孩子自己选择。
另一名广州考生告诉时代财经,“我对金融挺感兴趣的,从小数学成绩很好,不过不确
定在其他方面能不能跟上。除了金融,高科技行业也在选择范围,比如以后当工程师什
么的。”该考生家长表示,“大学四年说短也不短,最好能匹配到兴趣和发展前景兼顾
的专业,我们现在也在跟老师和朋友了解。”
“内卷”严重,非银金融年薪高
对于网易CEO丁磊所称的“会计金融专业未来会没落”,业内认为有一定的趋势,但不能
“一票否决”。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院郭宇轩向时代财经表示,丁磊这一观点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
分人的看法,因为比起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系统性硬学科,会计金融专业等课程内容
显得较为空洞,且同时面临人工智能挑战。
在郭宇轩看来,未来金融业在训练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软实力
培养。目前金融业普遍高学历“内卷”,是否具备“高情商”会成为是否能在业内学习
与发展的一大“隐形门槛”。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向时代财经分析称,人工智能不会“淘汰”金融专业,但是会推
动其迭代发展。“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数据,解决很多重复性、规律性、标准化的问题
,但是无法解决非标准化问题,这些工作还是需要大量人才去做。”
从整体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监管加强,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布
局的趋势,传统金融人员的工作或在一定程度上被智能化替代,但与此同时,业内对于
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
根据时代财经获得的一份统计数据,在大金融行业内,2020年调薪率最高的为金融科技
10.2%,其次为基金行业9.7%,银行、财务公司调薪率则较低,都在5%上下。
(数据来源第三方统计,制图:时代财经)
不过对于应届生来说,毕业第一年的起薪普遍不高。
时代财经从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消息中了解到,该校2020年金融学专业生就业人数为25
3人,其平均月度薪酬为5468元,相比2019年的6448元略有下降。
不过上述受访者张昊告诉时代财经,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薪酬比这个数据都要高,可能有
一定的偏差。
以一线城市为例,2019年金融专业本科月度起薪最低为5669元,最高的超过8000元。而
硕士生则相对较高,一线城市最低可达7454元,最高超过12000元。
(数据来源第三方统计,制图:时代财经)
时代财经以“金融科技”、“本科”、“应届生”等为关键词在某招聘网站上进行搜索
发现,一般的客户经理、销售专员等月薪在4000-7000元不等,而科技岗、研究员的薪酬
高出不少,区间在6000-12000元左右,投资顾问、数据分析师则更高,可达15000元以上
。
(来源:招聘网站截图)
学历是求职的“敲门砖”,但在金融行业这一特点或许更为明显。
一名任职于国内某大型券商的固收部执行董事告诉时代财经,“一般我们招聘的时候,
如果对方学历是本科,几乎就不会看了。这不是歧视之类的,而是应聘的人实在太多,
学历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机制。”
以基金经理为例,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有公开毕业院校的10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
中,清北复交和上海财大数量最多,占比将近一半。业内甚至有这样的段子流传:“中
国基金经理的本科率只有4%,因为剩下的96%是硕士和博士。”
基于高学历和经验的背景,金融业的薪酬整体来看处于高位。时代财经此前根据Wind数
据统计,申万一级行业中,2020年人均年度薪酬最高的为非银金融业,超过90万元;其
次是银行、房地产,分别为29.76万元、16.92万元。
(数据来源Wind,制图:时代财经)
不过,相比于各类明星上市公司,普通“金融打工人”的薪酬更符合真实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13.33万元,比2019年的1
3.14万元增长1.5%。
2020年平均薪酬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17.75万元,比2019年
的16.13万增长10%。而薪酬增速最快的行业是农林牧渔,平均薪酬虽只达到4.85万,增
速却超过23%。
(除郭宇轩、王赤坤外,文中受访者为化名。)
--
修改:PlayerUnkwn FROM 14.155.112.*
FROM 14.15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