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以668分的高分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但在一个月之后,她却毅然决然地主动退学,重新回到旧日高中复读。
并且在第二年再次以状元的身份进入北大。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刘丁宁为什么要离开香港中文大学?第二年她又是怎么考入北大的?这两个顶尖学校到底有着多大的差异?
本期子牙童趣恰同学少年,就带您走进两届状元刘丁宁的故事。
携带书卷气的刘丁宁
刘丁宁的父母都上过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她属于从小携带书卷气长大的孩子。
在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文化水平相比较于普通家庭应该是比较高的。
刘丁宁从小生活在这种公知文化家庭的氛围中,看书学习似乎变成了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晚饭后刘丁宁的父母经常会随手拿出一本书看。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都很爱看书学习。
他们的日常对话也往往喜欢引经据典,所以刘丁宁在很早了解到一些文化知识。
慢慢的,刘丁宁心中喜欢国学文化的种子渐渐生根发芽。也正因为如此,几年之后,她才做出了那个决定。
自从上学以来,刘丁宁一直就名列前茅。
从小学时候开始,她就过早地接触到中国国学知识,早在七八岁的年纪,她便已经能够熟背几百首诗词歌赋。
她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便是《人间词话》,经常在空余时间打开翻看。
别的小朋友这时候都在看动画片,或者叫上小伙伴一起去探索冒险。唯独刘丁宁,对书本的喜爱甚至超过了洋娃娃。
如果在那时候问她迪士尼公主有几个,她或许答不上来。但要问她王国维言明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她能倒背如流。
或许因为过早就接触到了古文,刘丁宁的学习能力很强。
在小学生初中的时候,别的家长都忙着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因为一升到初中学业就跟不上了。而刘丁宁的父母完全没有为此担心过。
刘丁宁一接触到初中课程,有一大半都是她小学就看过的,很多诗词文章她几乎不用翻阅书本就能娓娓道来。
刘丁宁的国学梦
除此之外历史知识她在小学的时候也多有涉猎,学起来轻松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她更多的空余时间,她便把对国学的追求与热爱发挥到了极致。
很多人听到这里可能觉得刘丁宁偏科,因为她喜欢的都是文科的部分,但实际上刘丁宁两次高考的数学成绩都在140分以上。
这或多或少跟她的爸爸有一定关系。爸爸在小学时,就爱把各种数学问题编成奇妙的故事,让刘丁宁听得津津有味。
所以在刘丁宁的世界里,数学不是死板的计算,而是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她算出了一道题的答案,就可以帮忙小猪安家。她解答出一个困难的计算,就可以帮小马过河。
刘丁宁在解题的过程当中锻炼了思维,也感受到了快乐。
2012年的夏天,也就是刘丁宁高二那年,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大夏令营活动。正是在这个时候,她第一次接触到北大的学习氛围。
她认为自己或许在这里能够更深入地学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国学知识。所以当时刘丁宁的理想大学就是北大。
那第一年高考之后,她为什么又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呢?在香港中文大学她又经历了什么呢?
当高考成绩放榜时,北大立马就为刘丁宁伸来了橄榄枝,但她最终却没有选择它。在为女儿考虑去往哪个大学的问题上,父母也曾经争论很久。
父亲建议去北大,北大是国内顶尖学府,喜欢国学的话就北大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离家不远,可以更快地适应当地的学习氛围。
母亲则认为,还是香港中文大学更好,教学风格更自由。两人就这么争执不下,最终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刘丁宁还是去了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也是十分钟意这个爱好国学的少女,不仅开出了72万港元的助学金,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她以后的就业出国铺平了道路。
这对于当时的刘丁宁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当自己兴冲冲地带着对大学的憧憬入学时,却发现现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香港中文大学那边的教育和文化制度跟刘丁宁预想的大学生活截然不同。
内地的大学一般采用线下实体教室的授课模式,而香港中文大学更偏向于运用科技和线上教学。
刘丁宁在上课期间,在电脑屏幕面前接受授课比在线下接受得要多得多。
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风格,还有文化的输出相比较而言都偏西式化,与刘丁宁理想中的国学理念偏差很大。
而且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要么讲粤语,要么讲英语。虽然刘丁宁可以运用英语跟她们交流,但是这种交流方式隐藏之下的文化差别却让刘丁宁很难适应。
她从小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这里的风土人情都不甚了解,一直感到心灵上的孤独。
如果只是心灵上的孤独,刘丁宁也许可以学会去适应。
但是在学习中,她总是手忙脚乱,再也找不到从前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
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呆着学校里,好像呆在异国他乡,既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不能正常学习自己钟情的国学。
退学复读,重寻国学梦
于是一个多月之后,她趁着放假回家的间隙,叫上爸爸一起过来学校。爸爸起初以为女儿是想带她参观学校。
可女儿这次让他来的目的却是想要退学。爸爸初听了这个意图,也是惊愕地说不出来话。
虽然相信女儿的实力,但是退学复读重考,的确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
爸爸回家之后跟妈妈一商量,还是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刘丁宁也重新回到了本溪镇的高中,时隔四个多月,再次回到了从前的学校。刘丁宁非常开心,她觉得她又回到了自己的心灵家园。
刘丁宁不负众望,在接下来学校的八次月考中拿到了六次第一名的成绩,并且在高考中再次以666分夺得文科状元。这次刘丁宁终于来到她理想中的学府,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2014年9月的新生典礼上,刘丁宁幸运得作为新生代表进行发言。她详细讲述了曾经她从香港中文大学退学,重新复读才进入北大的心路历程。
发言中她偶然提到了自己对于国学的真正追求。
那就是她认为:一个真正的中文人,绝不仅仅满足在学业上日益精进,更应该将传承中华文化视为己任,并始终坚持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北大入学后,四年的学习生涯,刘丁宁在庄严的学术氛围中提升了自己的国学境界。
也正因为如此,2018年刘丁宁再次因为优秀的成绩得到北大的认可,拿到了免试研究生的资格。
直到现在,刘丁宁仍然不忘当年在新生大会上说的那句豪言壮语,也就是她的终身追求,将传承中华文化视为己任!相信她终有一天会实现自己的抱负。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