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周边的国家中,曾经有两个国家,在长达千余年的历史里,一直为我国古代王朝
的郡县,此二国即越南和朝鲜。由于长期受中华文明的熏陶,两者都曾以汉文为官方语
言,风俗和中国又极其的相似,古代时都有“小中华”之称。二者一东一西,在地理上
也以中国为中心而呈对称状态,因此,人们往往会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探求二者的
同异。
越南和朝鲜半岛
从两者的战略环境的角度来看,越南比朝鲜相对就优越的多,朝鲜半岛可谓强敌环伺,
难以有更大的战略空间,而在越南的外围,其只有北方中国这个大国,其余皆为小国,
故越南的战略空间巨大,历史时期,中南半岛都深受其影响。就资源方面,朝鲜半岛多
为山地,资源也比较贫瘠;而越南就无疑优良的多,首先,其北部有广袤而肥沃的红河
三角洲平原,南部有湄公河下游平原,因此,越南的环境是非常的优越。不同的地理环
境造成不同的影响,在古代时,朝鲜多依附于中华帝国,自唐以后,中国和朝鲜虽时有
嫌隙,但鲜有战争。而对于越南来说,其一直试图在中南半岛构筑以越南为中心的体系
,而这样有时是和中华帝国的利益相抵触的,故自宋代独立以后,常和中华帝国爆发大
战。
红河三角洲
湄公河平原
虽然越南、朝鲜等国都已经独立于中华文明,但并不是就说这些国家就完全和中华帝国
断绝关系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和中华帝国的朝贡关系。所谓朝贡,就是小国或者弱国向
大国或者强国朝拜和进贡。具体来说,就是以朝贡的方式换来大国对小国的政治地位的
承认和保护。历史时期,由于中华文明处于先进地位和领导地位,东亚地区便形成了以
中国为核心的朝贡关系。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华帝国虽然长期为其他周边国家的宗主国
,其自身也有向外族进贡的历史。如在汉初,汉帝国就曾向匈奴进贡和亲,在唐初,唐
帝国也曾向突厥称臣,宋代时,宋帝国和契丹签订“檀渊之盟”,虽不算完全的朝贡关
系,也有点朝贡的意思。
列强瓜分中国时局图
自近代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和固步自封政策,到鸦片战争爆发时,我国已
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鸦片战争后,西方刮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各藩属国也被列
强瓜分,东亚地区长达两千余年的朝贡体系便崩溃了。在这些藩属国中,越南是对我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之一,其中,尤其以越南的红河三角洲的战略地位极其的突出。在
古代时,我国经营越南,无不以红河三角洲为核心,如著名的唐帝国安南都护府就在今
越南河内附近。到了近代,法国曾经为争夺红河三角洲,并将清政府的势力逐出越南,
用尽了一切卑劣的手段,最后甚至不惜与清政府以兵戈相见。在上世纪爆发的中越战争
中,我国也是围绕红河三角洲而战的。红河三角洲之所以为历代军事家们所青睐,盖因
其有以下几点重要的战略价值:
1,越南红河三角洲是海外势力经营云南的大本营
早在东汉时期,当马援在入交趾镇压征侧、征贰姐妹叛乱时,就发现云南与越南北部之
间存在一条便捷的交通通道,这条通道就是著名的红河河谷。红河源于我国云南大理,
其下游为著名的红河三角洲,同时,红河水量充足,水势平缓,并且深切山体,形成了
一条能通往云南昆明并且水陆皆可通行的交通孔道。马援还曾想经此通道进攻云南,如
《水经注》记载,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将军马援向光武帝刘秀上书,称所征服
的骆越人有万余人,其中有两千多人可为优秀的士兵,善于用毒箭,中箭的人马上就死
,并认为“从糜泠(今越南越池一带)出贲古(今云南个旧附近)击益州(今昆明、大
理一带)”,转输通利,是最为便捷的用兵通道,“盖承藉水利,用为神捷也”。并且
,《水经注》又载,此道上有关,叫进桑关(今莲花滩乡)。而此道便是历史上著名的
“进桑道”。关于此通道的路线,便是由昆明南经玉溪、建水而到蒙自,然后经莲花滩
(汉进桑关),顺红河河谷而下,经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越南老街而直达越南河内。
到了唐代时,南诏在云贵高原崛起,成为大唐西南一支强大的力量。大唐和南诏之间,
经常爆发战争,此时,今越南河内地区为唐安南都护府驻所,越南红河三角洲就是重要
的作战方向。如天宝九年,鲜于仲通伐南诏时,便是兵分三道,其中一军出叙州,一军
出清溪关,一军出步头。此处的步头,即在今红河河谷上的元阳县附近,而此道就是著
名的“步头道”。此次惨败后,天宝十三年,唐帝国以李宓为将,复又伐南诏,此次唐
军兵出两道,一军由蜀入,一军由海道入,此处的海路,即步头道,其由广西南部渡海
到河内,然后溯红河而上,经越南老街、河口、元阳(唐步头)而到建水、玉溪、昆明
。因此,唐代的步头道和汉代的进桑道虽有些差异,但基本上还是相同的,都是以红河
河谷为主干。后来,南诏和吐蕃关系破裂,异牟寻遣使联络唐帝国,想和唐帝国结盟以
共同对抗吐蕃,为保险起见,异牟寻派出三批使者,分别由西川、黔中、安南三路出发
。此处的安南路,即所谓步头道。
明代云南入越南二道
在明清时期,由云南到河内已经有两道了,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一自蒙自,经莲
花滩,顺红河河谷而下,经河口、老街到河内;一自文山,经麻栗坡、河江,顺泸江(
明江)河谷而下到河内。因此,自古以来,在战争时期,红河河谷和泸江河谷是我国由
云南方向对越南用兵的主要通道。在和平时期,蒙自、河口和文山等地又为我国云南和
越南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桥头堡。在现代,我国对越南的两个口岸便是处于红河河
谷的河口县和文山县。
到了近代时,由于我国积贫积弱,西方列强刮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其中,法国便是觊
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其先是企图顺澜沧江下游的湄公河到云南,后发现难以通航,
于是又转移到红河三角洲,企图通过红河河谷而上到云南。而要通过红河河谷通道,就
必然要占领红河三角洲,因此,法国便利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夺取红河三角洲,将清政
府的势力逐出越南。在中法战争中,法国虽然被清军击败,但还是如愿获得安南,不久
后,法国便修通河内到老街的铁路,而我国的云南省的形势就变得更加危急了。在现在
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滇军的装备多为法国装备,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就是割据
于云南的军阀有法国的支持。
二,越南红河三角洲是外国势力进攻广西的桥头堡
到了五代时,在经唐末农民起义后,中国已经处于大分裂的状态。中原的混乱,直接反
应到交趾,由于中国无主,交趾便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交趾地方豪强纷纷割据,于是分
裂为众多的小国。不久后,越南地方豪强丁部领,统一了这个地区,成立了丁朝,并自
立为王,同时,赵匡胤也统一了中国。丁氏于是连忙趁机向北宋请求册封,赵匡胤认为
中原初定,需要休养生息,遂将丁氏封为交趾郡王,自是交趾遂为异域。后来,赵匡胤
又杯酒释兵权,并采取一系列的军事改革措施,以不懂军事的文官来统领军队,从此,
宋军开始变得羸弱不堪。
宋代广西入越南的主干道
宋王朝虽然比较羸弱,但还是不甘放弃安南,于是,在宋和安南之间,必然爆发战争。
而南宁为宋王朝经营安南的大本营,在南宁与河内间,也必然有通道。此时,由南宁到
红河三角洲的路线,为由南宁溯左江河谷而上,经崇左、宁明、禄平而入越南界,然后
再经越南北江而到河内。在宋元时期,此道是中原和安南交流的主干道,也是双方用兵
的重要通道。宋熙宁年间,宋王朝在经过王安石变法后,试图通过武力收复安南,但还
在准备期间,就被安南先发制人,安南兵发两路,一军由永平(今越南禄平)攻思明州
(今宁明),顺左江而下,直捣邕州(今南宁);一军出海路攻钦、廉。
但中越边界,为崇山峻岭,有无数的谷道,在明清时期,有“三关百隘一百二十余卡”
之说,并不止宋代时由永平(今越南禄平)经思明州(今宁明)崇左而到南宁的道路。
到了明初,安南趁元末动乱,占领永平寨。明太祖朱元璋多次要求归还,但都无果,安
南和明帝国还就边境问题扯皮。关于明代和安南的边境,就不得不说马援立铜柱的事件
。
汉代和明代所记载的铜柱的位置
早在汉代时,马援平二征之乱后,为宣扬汉帝国的国威,便在今越南中部广治省附近立
有铜柱,以为汉帝国南部极界。据《后汉书》载,其上有铭文“铜柱折,交趾灭”六字
。马援立铜柱的事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影响并不亚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窦宪
的燕然勒铭,同时,界定了汉帝国的边境。但到了宋代以后,安南独立,而越南史书记
载铜柱所立之地似有自越南中部向北偏移的过程,其中的原因是非常微妙的。到了明代
时,越南的史书记载的铜柱位置,已经到了凭祥、宁明一带了。
等到了明永乐年间,朱棣以安南胡氏纂夺政权,大逆不道,发兵讨伐,很快就攻占安南
,并设交趾布政使司,自此明王朝成功收复安南,然而明王朝统治时间很短暂,安南各
地暴乱不断,至明宣宗时,遂放弃安南。自此后永平寨(今越南禄平)也归安南,于是
安南便刻意的改变宋代以来形成的由永平寨(今越南禄平)到思明州(今宁明)的贡道
,将贡道改为由凉山经洞登、凭祥、龙州而到崇左、南宁,并在洞登设立驿站,接待使
者。自此后,经凉山到凭祥的道路便成了安南入明的主干道,明廷便在凭祥设镇南关(
今友谊关)扼守此道,而谅山、洞登便成了越南北方著名的军事重镇。
明代和宋代越南到广西的主干道
此道一向为用兵的重要孔道,早在宋元时期,此道便多用于军事方面,宋军和元军对安
南用兵,就都曾由此路攻凉山,明代时期,朱棣伐安南,大军主力便是由南宁经崇左直
指凉山。近代时,法军就是向驻守河内中国守军进攻,中国守军退入镇南关,法军又一
路追击,由河内经北江,攻谅山、洞登,直指镇南关。但在镇南关,法军遭到清军痛击
。在此一战,中国虽然战胜,法国虽然战败,但清政府担心“兵连祸结”会激起“民变
”、“兵变”,便迫不及待地向法国侵略者进行求和,并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
门户大开。
3,越南红河三角洲是海外势力控制北部湾的基地
在广西的南部,为著名的北部湾。北部湾为广西重要的出海口,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早在2000多年前,广西北部湾沿海就已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而钦州和合浦,就
是重要的基地。在古代时,由中原到安南,多为由湖北经湘江接灵渠而入桂江到梧州,
然后经北流江到北流市,陆行到玉林,再由水路而到合浦,然后渡过北部湾,直指红河
三角洲。由于在玉林要陆行,故为重要的中转站,而合浦处于海口处,为古代著名的军
事重镇。
古代由北部湾通往广西腹地的通道
早在汉代时,汉武帝在灭南越后,便在越南设有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此后长达千
年的时间里,越南都是中原王朝的一个郡县,有交趾、交州、安南等称谓。此时的越南
,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如《后汉书.南蛮传》记载:“骆越之民,无嫁娶礼法,各因淫
好,无适对匹,不识父子之性,夫妇之道。”于是汉武帝根据越南当时的社会现实,以
各地方部落的头领为骆候、骆将,“与民生息”,“因其故俗治,毋赋税”,“诸雒将
主民如故”,然后在骆候、骆将等上设太守、刺史等官僚以统之。并且,汉帝国给越南
带去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如交趾郡太守锡光就教导当地民众礼义,东汉建武初年,九
真太守任延教民耕稼,制定婚姻嫁娶制度等。于是,越南逐渐沾染华风,实现跨越式的
发展,并直接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
马援平二征之乱的大致路线
到了东汉时期,越南的经济、文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东汉政府便将财政权收归
中央,此举触动了骆候、骆将的利益,于是骆将之女征氏以交阯太守苏定杀其夫为导火
索,起兵叛乱,交趾、九真、日南、合浦等郡越人、俚人的响应。声势震动东汉政府,
于是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扶乐侯刘隆为副将,率领楼船将军段志等南击交趾。光
从“伏波将军”、“楼船将军”等称谓来看,汉军必然是由水路进发。据《汉书》记载
,“军至合浦而志病卒,诏援并将其兵。遂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由此可见
,汉军必然是由湖北经湘江、灵渠、桂江、北流将、南流江而到合浦,然后渡北部湾而
到红河三角洲。由于有便捷的水路通道,汉军很快平定叛乱,并斩杀征侧、征贰,传首
洛阳。自马援通过此路平定交趾后,后世的军事家多借鉴此战,三国时期,东吴平定交
趾,也是遣军自建安(今福建)海道与荆州(今湖北)之师会于合浦,以击交趾。到了
东晋时期,卢循逃亡交趾,也是由合浦横渡北部湾,并企图攻占龙编(今越南河内)。
交州刺史杜慧度率军击败,走投无路的卢循遂投海自杀。因此,合浦是两粤通交趾之咽
喉,为中原经营交趾的大本营。
除了合浦外,由钦州溯钦江而上,可到灵山,再陆行至横县,便接西江水道,在宋代以
后,钦州为重要的用兵孔道之一。
综述
在古代时,越南为我国最南部,隔有崇山峻岭。自汉武帝平南越,设交趾、九真、日南
三郡,此后,便成为我国的郡县长达千年之久。但由于过于远离中央,极易产生割据独
立,在宋代时,宋人文治有余,而武功不足,其虽想收复安南,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
越南终于脱离中原,已成定局,此后,在元明时期,虽然有短暂的军事胜利,但终究不
能挡住独立的步伐。越南虽然独立,却深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其习俗和中国并无大异,
常以“小中华”自居。如果抛除政治的因素,越南和中国的区别,就相当于北京和广州
的区别。
由越南河内出击云南,广西和北部湾的传统路线
越南虽偏于一隅,但其影响不可谓不大。由越南溯红河河谷而上,就可以攻昆明,占云
南;往北越镇南关,顺左江河谷而下,则南宁就危急;由东北出海,指钦州,合浦,则
两广不安。因此,在东汉时期,二征叛乱,则西南便成燎原之氏,在宋代时,安南攻宋
,一军指南宁,一军由海指钦州、廉州,则西南糜烂,连处于云南的大理国也难免兵祸
。到了近代,法国垂涎我国西南地区,便以越南为桥头堡,则我国云南、广西、广东,
就难以安宁了。法国吞并越南后,便连忙修建由河内到老街以及由河内到镇南关的铁路
,而我国西南地区就更加危急了。
反之亦然,中原对越南用兵,亦从三道,一为云南,一为广西,一为北部湾。由云南,
则自昆明经蒙自,顺红河而下,直指河内;或者由文山顺泸江(明江)河谷而下。由广
西,则自南宁经崇左、宁明或者龙州,攻凭祥,略镇南关、凉山,直指河内。由北部湾
,则自合浦或者钦州,渡北部湾溯红河而上,直指河内。东汉时期,马援平定二征之乱
,即由玉林、合浦,渡北部湾而来;宋代时,宋军伐安南,一路由南宁攻谅山,一路渡
北部湾而来;元代时,元军兵分两路,一路由南宁攻谅山,一路由北部湾而来。明代时
,明军伐安南,一路由昆明经红河河谷而下,一路则由广西攻凉山。这样的用兵方向,
即使在现代也是如此,在上世纪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广西和云南是我军重要的攻击
方向。
--
FROM 113.116.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