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中国走向全球?美智库指出中国三大军事弱点,告诫美国及盟友抓住机会
《南华早报》于2月6日刊登了一篇来自于华盛顿的智库报告,该智库公司在报告中指出
,为遏制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愈发迅速的全球战略,美国为首的北约及其西方诸国盟友应
不断对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国施加军事压力,以此来维持西方世界的话语权和传统军事霸
权。
随着中国远洋打击能力的逐步形成,传统的岛链式封锁已经难以遏制在西太平洋地区规
模越来越庞大的中国海军,加之中国方面将大量具有中长射程的反舰弹道导弹部署在东
南沿海,导致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过半的军事基地都处于其打击范围内。一旦中美“有
事”,那么关岛,横须贺等重要海空军基地将首当其冲受到毁灭性打击。但考虑到当前
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加之中美两国都是拥核大国,因此未来两国爆发直接冲突的概率微
乎其微,中美关系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紧张的合作——竞争状态。
该智库公司在报告在指出,目前的中国方面具有三大军事弱点:
首先,中国在地理环境上具有天然劣势。中国的地形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且主要城市
大多集中于遍布平原和丘陵的东南沿海和东部地区。如果周边诸国突然发难,中国的边
防军如果不能及时在边境有效地进行阻击,那么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进入地形平坦的东
部地区,诸如西安,上海等经济中心将受到直接威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也将被严重
破坏,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恢复至战前水平,就如同二战后的欧洲诸国一样。
其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裁军后,中国方面始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数量维持在200万
-250万左右,但由于国土辽阔,这些兵力被广泛的分散在其国境内,为此中国方面近年
来致力于加强解放军的灵活部署,通过高速铁路等形式实现部队调动。但上世纪50-80年
代中苏紧张对峙留下的阴影仍然历历在目,中国从来没有放松于对其北方邻居的警惕,
国内精锐陆军常年驻扎于秦岭和燕山山脉一线。西南地区也存在着一个人口高达13.66亿
,且并不那么“友好”的印度,不过考虑到中印边境复杂的山地系统,双方显然都不具
备在短时间内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但这也使中国解放军的军力被迫牢牢钉在中印
边境。因此,现阶段来看,虽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国内具有极为便利的调动手段,但其
特殊的地缘政治因素也导致其难以从周边的复杂情况中脱身,无法专注于全球化的部署
。
而第三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中国缺乏全球化中至关重要的海外军事基地和后勤网
络。这一点可以说是现阶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致命缺点。由于持续十数年的岛链封锁和
科技差距,中国海军在本世纪初期才实现黄水海军到蓝水海军的跨越,远洋航母编队更
是在数年前才正式形成战斗力。虽然在此之前中国海军已经多次开展了远洋航行和大洋
补给训练,但如果爆发战争,仅仅依靠补给船和海上交通线是绝对难以支持中国海军的
远距离作战,除非其打算孤独一掷,复刻奇袭珍珠港的行动。
中国方面显然意识到了在后勤网络上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包括吉布提,永暑礁基地的
建设正在走上正轨,在南海以及印度洋附近,中国海军的现代后勤保障体系正在逐渐成
型。但考虑到周边诸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土领域与中国仍旧存在诸多分歧,中国方面的建
设恐怕不会那么一帆风顺。该智库在报告中着重对中国方面的海外后勤体系进行了分析
解读,建议华盛顿及其盟友应抓住其缺少完备的后勤体系这一弱点,鼓动周边诸国对中
国在各个领域上进行施压。迫使其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近海甚至是沿海内陆上,从而不
断压缩中国海外扩张的进程,使其难以突破华盛顿划出的势力圈,维护西方世界的霸权
。
--
FROM 113.11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