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一百年前的十三陵,和现在的十三陵对比。
在华北,100年前和200年前的植被覆盖率都低得可怜,京城郊区无论是平原还是山坡,几乎都看不到像样的树。京城和整个河北做饭烧柴禾都是一种奢侈,煤球和麦秆堆在当时都关系到家庭生存。所以,当今河北一些农家乐搞的“柴禾饭”都是伪文化,“柴禾烧饭更香”更不知从何谈起。
连山都是秃的,从北京、天津一直到大连,一百年前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1372/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348824/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1689546/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2064045/middle)
南方的南京。
图片是1920年代拍摄的南京明孝陵。从各种历史资料看,树木在当时的长江南岸其实也是稀罕东西。
侵华日军随军记者小俣行男曾记载,1937年12月从上海到南京的一路上,他几乎没见到过任何大树。但奇怪的是,每一户房屋几乎都有着粗大的木头房梁,可能是家族多年积攒的财富。所以,日军一旦在当地烧毁房屋,造成的损失是灾难性的、无法弥补的。
当然,南京一带并非没有树木,树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上。不过,当地树木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长不了太大。无论房梁还是棺材板,对木材的迫切需求都限制了树木的继续生长。百年大树,往往只能幸存于寺庙内。
当代,我们在北京十三陵、南京孝陵看到的郁郁森林,给我们带来厚重历史感,但这些其实是假象——即使是大树最多也只有几十年树龄。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3052814/middle)
![单击此查看原图](//static.mysmth.net/nForum/att/Geography/373122/3664748/middle)
--
FROM 121.2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