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北京会成为像“纽约”“伦敦”那样的超级城市,但今天再来看,我们发
现北京正在对标“华盛顿”, 帝都变了。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政策正大步流星般向前推进,我们也发现北京在经济上正停
止追赶上海,一南一北两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未来北京将走向何方,上海要完全超越北京?
北京在经济上正放弃追赶上海
新中国成立之初,北京和上海的差距不可谓不大。
那时的上海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还曾荣登过亚洲第一大都市的宝座,而彼时的北
京,像个沉寂的帝都,论繁华程度远不及上海,曾经的“卫士”天津也在这一期间超越
北京,但新中国之后北京被选为“首都”,此时作为国家形象的第一窗口,如何振兴北
京的经济发展就成为建国后的当务之急。
大量企业和高教资源聚集北京,如首钢等一大批产业集聚北京,经济发展逐渐迈入正轨
的北京也从此刻开始了在经济上追赶上海的历程。
到1980年,北京的城市体量已达139.亿元,同期上海为311.89亿元,虽然北京很努力,
但上海的底子实在过于优势,此时的北京从体量上看还不足上海的一半。
到了2020年,北京的城市体量已达上海的93.29%,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北京也开始了声
势浩大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区,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北京城市体量增速明显放缓,2020
年疫情不看,2018年北京增速6.6%,但到了2019年就降至6.1%。
数据的背后是雄安新区、京津冀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疏解经济的气氛正在
北京散开并将成为常态。
尤其是雄安新区的出世,全北京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等产业都在被引入这片沃土,此时
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传统的北京正在对标“华盛顿”。
但北京也没有完全疏解经济,通州副中心的设立就是北京开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市府
身先士卒迁址通州,这足以证明通州在整个北京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未来通州的经济发
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北京这座城市的边际范围能力。
但在我们认知里的传统北京肯定会大变,这里将是服务国家活动的圈子,将这个角度换
算来讲,我们会发现,北京正在对标“华盛顿”。
今天,北京正前所未有地拿出更多的资源帮扶周边区域发展,北方的复兴或许正在从北
京的跃变开始。
上海要超越北京?
北京在经济上放弃追赶上海,并不意味着北京要落后于上海,上海也不会超越北京。当
前都市圈、城市群的兴起,正在重塑城市的发展构造,传统城市的边际已不能定义一座
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将一座城市放到大整个都市圈、城市群才能观察到一座城市发展的
最大变量。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全国四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它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与长三角相等,北
京作为京津冀的中心,从城市群内部的作用和功能来看北京也和上海平起平坐。
在当下整个北方的发展环境和,北京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整个北方的经济运转。在经济
发展上,京沪两大顶级城市的格局不会被轻易撼动,后来者广深离京沪的差距还很远,
往后京沪双子星的功能会越来越差异化,在各自的分工定位下,并不存在谁超越谁。
京沪发展的浓缩也启示着,城市竞争正发生着根本性变化。
未来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兴起势必将是城市角力的新赛点,城市竞争将不局限于单一的城
市边际,而是多元化的有机体,这个趋势也正快速蔓延扩大。
如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相继获批,广州、深圳、成都、武汉、长沙、重庆等都市圈
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当中,往大了看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山东
半岛等都在跃跃欲试,他们正成为我国经济版图构成的最大要素。未来大城市疏解产业
,扶持都市圈和城市群内部的次级城市将是常态。
不过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疏解运动中,北方区域发展的蛋糕势必会重新分配,谁将成为疏
解下的最大赢家?
疏散的北京,谁是最大受益者?
北京过去的发展很尴尬,它没有像上海一样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反而环京地区还被戏
称为“环京贫困带”,后来北京楼市加严,周围如燕郊等区域,大力发展房地产产业,
但尽管环京地区在吸引无数“北漂”,但没有产业,并没有改变发展窘境,而随着北京
的疏解,环京地区缺乏产业的窘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论受益雄安新区毫无疑问是最大赢家,这里对雄安新区就不过多讲述,除开雄安外,天
津和河北必将迎来发展利好。
在疏解运动中,我认为河北的收获颇丰,未来北京不会再允吸河北的资源,反而北京会
哺乳河北,近几年来河北环京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比如燕郊等地。不过,此时河
北省会石家庄就面临一丝尴尬,石家庄远离北京,在疏解运动中石家庄能否挑起省内一
哥的位置和作用就变得十分微妙了。
天津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失意,大刀阔斧的转型升级导致天津城市体量相继被重庆、苏州
、成都、武汉等城市超越,这在几年前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事,但随着北京疏解经济的进
行,天津在经济上没有了强敌,自然能够更好地施展拳脚,未来天津势必将在北方扮演
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
你觉得北京疏解经济,谁才是最大受益者呢?
--
FROM 113.116.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