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和山西,为何冷稀稀
南风窗
南风窗官方账号
中国政经第一刊
500
作者 | 南风窗常务副主编 谭保罗
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中,有两个“西”是总是缺乏存在感,一是江西,二是山西。
经济不发达似乎并不是原因。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临近的省份并不比两个“西”的经济要发达多少,但知名度却要高很多。
湖南就要比江西的辨识度大很多。
想到湖南,这个省的人的性格和形象在人们脑海中是非常鲜明独特的,并且,湖南的娱乐、夜宵文化,都让人津津乐道。
500
湖南城市宣传片《青春湖南》
即便是湖南和江西都很喜欢的辣椒,你知道湖南人嗜辣如命,却不知道江西人吃辣比湖南人还要厉害。
此外,陕西、河南也要比山西的曝光率高很多。
这三个省都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但在当代的“待遇”差别很大。你会记住陕西的很多文化古迹,却对同样古迹遍地的山西一脸茫然。
你知道河南台的古典表演火遍大江南北,但说到山西可能就只记得刀削面。
500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绝美水下舞蹈《祈》
为什么会有这种知名度差异?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人口的多寡和地域的大小,会影响知名度。
一个地方进入全国范围内的公共舆论空间,要靠新闻传播,有人才有新闻,人多才能折腾事儿。
在给定的一个“人均出新闻”的概率(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省份取相同的概率)之下,那么人口多的省份,自然曝光率就会高,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湖南人口为6600万,而江西人口只有4500万,差了不少。同样,河南人口9900万,陕西3900万,而山西最少,只有3500万。
地域面积的大小也差不多是这个道理。在“每平方公里出新闻”的同一个概率之下,面积大的省份,曝光度自然高。在这方面,江西和山西同样吃了亏,它们地域面积都不算大。
500
山西省近5年年末常住人口(万人)(图源:国家统计局)
不过上面两个关系并不绝对。推算曝光率,人口、面积两个因素还要叠加考虑。比如西藏、新疆面积很大,但人口很少,曝光率也很低。
第二个原因可能更重要,江西和山西都没有“核心城市”,这让它们缺乏吸引全国网民关注的重要支点。
印象是靠记忆来完成的,而记忆需要鲜明的载体。很多人的工作日复一日,天天差不多,回望过去,就感觉没干什么事;而有的人的工作每天都有新鲜之处,有非常鲜明的人或物的载体来予以标记,他们回忆起来,日子就很鲜活。
地域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也是如此,而一个省份,最重要的记忆载体是性格鲜明的城市。
特别在重庆、成都和郑州等一大批“网红城市”不断崛起的时代,以知名城市为支点,对提升一个区域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来说,太重要了。长沙之于湖南,西安之于陕西,郑州之于河南,无不说明了这个道理。
500
重庆洪崖洞夜景
但江西和山西,暂时还没有这种支点。
2020年,江西的第一大城市省会南昌,GDP只有5700亿,而湖南第一大城市省会长沙有1.2万亿。再看山西,其第一大城市省会太原,GDP为4100亿,而临省省会西安和郑州分别达到了1万亿和1.2万亿的水平,差距不小。
再看人口,长沙、西安和郑州早已破千万,成为“特大城市”,而南昌和太原的人口分别是600多万和500多万,和前面几个超级省会相比,存在“代差”。
不过,以上两个“原因”很大程度已经是一种“结果”,因为人口多寡和城市对资源的集聚程度是由很多客观条件决定的,比如天然的自然条件,经济地理的历史性变迁等。
从宋朝到明朝,江西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手工业非常发达,这里的景德镇生产着世界上最富有美感的瓷器奢侈品。
500
江西景德市古窑景区,制瓷手工艺人正在手工制瓷
经济发达的物质基础,自然也哺育了众多优秀人物,在唐宋八大家里,江西人就有曾巩、欧阳修和王安石三个,有点半国才子都是江西人的感觉。
到了近代,海运兴起,江西作为南北要冲,长江水运中心的优势地位迅速下降。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快速发展,以及武汉作为近代工业中心之一的崛起,开始对江西产生强大的虹吸。
于是,江西辉煌不再,一些江西人自嘲“不东不西,不是东西”,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山西的辉煌历史更加绵长久远。
战国七雄里面,山西一个地方就产生了韩赵魏三个强国,尽管它们后来把都城和统治中心外迁,但山西是它们在文化和宗族上的龙兴之地。
500
《乔家大院》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在明清两朝,晋商更成为一个奇迹。他们的兴盛时间横跨明初到晚清的六七百年时间,比徽商更有历史的持久力。
然而,山西多山的地理条件,也决定这个地方无法像河南那样形成大规模的农耕区,因此人口数量方面必然吃亏。
同时,带有晋商基因的山西人也并不排斥奔走四方,行商致富的生活方式,并不会固守在桑梓之地。种种条件,决定了山西不会有郑州和西安这样的超级中心城市。
地域知名度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研究它,有利于理解我们中国人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7小时前
社会
--
FROM 124.22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