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食分及两径比例必系真光形
推算食分,以定多寡。
法,以两曜视径,较于距度求之。
今欲于所测对验,亦以日月两径,以其两心相距几何,即可得矣。
但测时,因太阳行速,依前法于形中点号以求径并,距孔时远时近;就景于先所画圈,也不容易。
所以纸距孔需要定度(用窥管,前开小孔,后置白牌,彼此以平行相照),可免多圈多量之烦。
受景之底,大小依远近。
【图7】
如图,外有巳壬辛大圈,为定周分度数,共作四象限(用以取食方向,见下文)。
中有乙戊丙丁小圈,以甲为轴,能转动。此乃受光形之圈。
故以丁戊指太阳全径,以甲心及孔之中心,与太阳中心正对。本圈上安量尺,即戊丁,中空,
以两旁与圈径平行。其尖锐直至大圈,以能指度为用。
量尺上,仍有方尺,为乙丙,中开一小陷道,以合于下,前后可任意进退,将用浑器对太阳时,
便转中圈,令其径平分余光之角,随以方尺就之。其交径之点,必用号以识之。有光无光之边,
交径点亦然。
即以此定乙甲丙弧,分食与不食之形,不需别点。
【图8】
如图,设乙丙丁戊为太阳食形,得心在甲,丙戊为径。以方尺(乙巳丁)切光之钝角(乙丁),
交径于巳。景边交于戊。
今依孔半径,得巳庚。作壬庚辛直线,与方尺平行,而再作辛癸壬子,即日食之真形,为何?
设壬丁、辛乙,各于方尺为垂线,必自为平行线。因而庚巳亦于方尺为垂线(因作法,庚巳为丙巳径之分)。
则庚巳、壬丁、辛乙三线皆相等。既然相等,而庚巳为孔之半径,则余两线也各为半径,
可知壬辛两点当孔中心,为真形之锐角。则日月两边,实于此点相交,而壬癸辛为太阳,壬子辛即太阴。
两弧中心必为食分,外则为所存光之真形也。
或问:真原形既定,何以依之推两径之比例,及太阳食之分数?
答:孔与形相距之度,与甲癸真形之半径之比,等于全数与视半径之切线之比,查表得太阳视半径。
试以全形为100分,孔径10分,相距1万分。
100-10,余癸丑为90。半之,得甲癸45。以算终,得15分28秒(度数之分)。
论太阴半径,此以庚辛中比例线求之。
先以庚癸太阳半径分,求庚辛(见几何3卷35题)。
然后以庚子与庚辛,比庚辛与庚寅,得全子寅。
论食分,则癸丑与10平分,比子丑与食之分,或比癸子与未食之分。于10分相减,
余则为所食之真分。
--
修改:moonwalker FROM 171.221.65.*
FROM 171.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