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洲是亚洲的全称,亚细亚(Asia)的名称十分古老,一般认为古代腓尼基人进行大规模海上贸易时,必须首先确定方向,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日出之地”,后来增加后缀变成今天的拼写。因而早期亚细亚概念所指的地理位置非常模糊,范围也有限,大致是指东方之地。后来随着地理大发现和西方的快速崛起,亚细亚的概念逐渐精细化、清晰化,并确定了涵盖的基本范围,包括现在的整个亚洲地区。其后经过广泛的传播,“亚细亚”称呼更加固定化。
中国古代没有“亚细亚”或“亚洲”的概念,“亚细亚”一词进入中国与西洋教会叩开中国大门有密切联系。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西方跋山涉水进入中国内地,通过展示《坤舆万国全图》将“亚细亚”这一概念带到了中国。以“亚细亚”为代表的崭新地理观念,完全颠覆了当时人们对“天下”的传统认知观念,多数人在短时期内无法接受。后来随着地理学书籍越来越多传入中国,少数中国知识阶层开始反省自己的“天下观”,部分士大夫也逐渐接受了西方带来的“世界”观念,认识到中国地处亚细亚洲,中国的疆土仅占世界的一部分。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意识到探索西方世界的重要性,而后汉语文献中“亚细亚洲”开始略写为“亚洲”。此后,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开始被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所取代。综而观之,当前的亚洲可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透视。
地理视域的亚细亚
亚洲陆地面积居各大洲之首。按照《辞海》的解释,亚洲“位于东半球东北部”,“西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北部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以帝汶海与大洋洲为界”。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是高山多。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只有约四分之一是平原。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二分之一。目前全球两个超过10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和印度均位于亚洲,此外印尼、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等国人口也已经超过1亿。
人文视域的亚细亚
亚细亚的历史悠远绵长,古代亚洲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应当说,亚洲的文化、农业发展、社会治理水平等在世界上曾长期遥居领先地位。亚细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大陆农耕文化的主要代表。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每一种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留下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丰富了人类文明百花园。文明的足迹沿着大河的脉络走来,一部分成为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永恒遗产,一部分在交流互鉴中变得更为璀璨。
政治视域的亚细亚
亚细亚的次区域——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生活着不同的民族,每个次区域的文化差异不小,由于地理毗邻,以及数千年来各民族相互交往、相互发展的影响,亚细亚这片土地上以特别的方式演进形成了既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制度、思想等。
亚洲国家强调国家和集体的重要性,政府在社会生活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代的中国、印度等都曾建立了发达、成熟的文官管理制度,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先进的技术。进入近代后,由于集权、故步自封等原因,亚洲国家发展落后于西方国家。西方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亚洲国家大门,多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政治制度以军事为后盾进入亚洲。这个过程主要展现为两种方式。一种是西方国家将本国政治制度直接移植至殖民地。如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等国在沦为殖民地后,其政治制度被欧美宗主国进行大规模改造,照搬了西方的民主制等。另一种方式是有针对性地学习。如19世纪的泰国、日本在切实感受到西方强大实力后,为实现民族自强,主动引进西方政治制度。
亚细亚的现代政治是对西方政治文明进行引进、吸收的结果,在东西方政治文明交往过程中,许多亚洲国家都根据本国特色不断对西方制度进行校正,以满足本国政治发展的需要。在亚洲国家政治制度重塑进程中,它们都与西方殖民主义者进行了复杂艰难的斗争,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亚洲国家极为珍视独立地位,反对干涉内政,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如1955年亚非新独立国家在印尼万隆召开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和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万隆会议是首次由亚非国家和地区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有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其中有15个国家参加过万隆会议。亚洲新独立国家坚持走自己的路,避免了冷战时期世界被超级大国主宰,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区合作视域的亚细亚
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世人瞩目的亚洲奇迹。这与亚洲国家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相继取得独立地位,为避免卷入阵营对抗,不少相邻国家抱团取暖,谋求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其间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东盟地区论坛等以维护地区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次区域性机制,这些机制为地区国家处理纷争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增进区域内国家间的理解。在次区域层面之上,为促进亚洲的和平、安全与稳定,加强各国安全、社会、文化等的合作,亚洲国家还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洲合作对话、博鳌亚洲论坛等机制,这些地区合作机制覆盖范围更大、成员国更多、代表性更广,对增加亚洲地区和平稳定和区域交流合作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为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挑战,推进区域合作和伙伴关系,亚洲国家还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旨在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促进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总之,推进亚洲地区合作,只要继续坚持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亚洲方式,今后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当前亚洲雄风越吹越劲,地区合作呈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势头。亚洲国家扛起全球发展的大旗,中国、印度、东盟等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超过二分之一。100多年前,亚洲被殖民国家的有识之士提出以“亚洲团结”实现“亚洲世纪”。如今亚洲国家正勠力同心谋求经济发展、共同面向未来。(完)
--
FROM 111.1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