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商代遗址什么关系
【 在 Sabella 的大作中提到: 】
: 迁都位置大都是考证推测。史载商“不常厥邑”,“荡析离居,罔有定极”,就是老是搬家,居无定所,族人烦闷。具体怎么搬,都承认,历史久远,文献失考。迁几次也无定论。如史记云“乃五迁,无定处”。五迁的具体情况,也是众说纷纭。《古本竹书纪年》说迁过的五个都城是嚣都、相都、庇都、奄都、殷都。《史记》说是隞都、相都、邢都,然后盘庚时候先都河北,后来渡过黄河迁都殷。《尚书书序》上记载是迁都了四次,嚣都、相都、耿都、殷都。迁殷后也不是不迁了,《竹书纪年》上说,武乙三年,商都从殷迁到了河北,十五年又迁到了沫,文丁元年,又迁回了殷。末代商王纣王继位的时候在殷,但是后来又把首都搬到了朝歌(今河南淇县)。以至于《新义录》说商朝统共迁都迁了十七次之多。而且,具体位置也有争论,且范围差距极大。如亳在哪里,就至少有三个说法,一说在山东曹县、一说在安徽亳州、一说在河南偃师。
: 迁都也有军事目的,迁到边陲便于攻伐也是有的,比如迁到黾,也是记载是为了就近指挥镇压东夷的叛乱。而且“黾”地处黄泛区很不适合。等到盘庚的哥哥阳甲即位后,非但东夷叛乱未能镇压,西北边陲也岌岌可危。再比如,第一次迁都,按史记的说法是仲丁迁隞都。有记载仲丁继位后了“征兰夷”的事,很多考证也认为这次迁都很可能是为了征讨兰夷。又比如河亶甲迁相,是东夷又开始叛乱,属国班方也起来造反,史载“征兰夷,再征班方”,也有人估计此时隞都屡受威胁骚扰,不得不迁都到相。
: 还有些都,之前本来就是拱卫囯镓的世子封地,祖乙的新都耿都,南庚的新都奄都,都有考证说是其即位前的封地,会老窝安全方便,很正常。
: ...................
--
FROM 117.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