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北京多年平均降水量569毫米;比北京距离海洋更近的天津,多年平均降水量是567毫米;环绕北京,大部分区域比北京更靠南的河北,多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几乎全部都比北京更靠南的山西,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508毫米。所以:北京的降水量在北方已经属于条件很好的区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暖湿气团遇山地迎风坡,爬升过程中,水汽会凝聚,降落,因此迎风坡对降水有增加的效应。而北京,山地迎风坡×2,就坐在太行山和燕山迎风坡的怀抱里。最近这几年,北京降水量连续偏高。2023年全年降水量727毫米,2024年782毫米。今年7月底,又是一场大暴雨。截止到7月31日,今年北京已经累积降水539.3毫米了。
北京降水不少,但的确缺水。在2024年全国水资源公报中,北京的水资源总量为52.9亿立方米,仅高于天津(25.2亿立方米)和宁夏(13.0亿立方米)。尤其是,北京2024年人均用水量只有193立方米,全国最低。河北257,山东229,不过别的省份的人均用水里,大头都是农业和工业用水,北京的人均用水,是真的被人用了。
实际上,北京的缺水,是人口密度超过水资源(本地自有量)承载力,而不是因为本身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缺乏。不过,综归来说,北京的确是个缺水的区域,所以北京是怎么解决水资源缺乏问题,维持城市巨大的人口规模,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呢?答案是:1.靠自己的地表水;2.靠河北张家口、承德的地表水输入;(1+2合计5.15亿立方米)3.靠开采地下水(12.16亿立方米);4.靠再生水(13.23亿立方米);5.靠南水北调中线,也就是丹江口水库的水(11.56亿立方米);在多水源的配合下,2024年,北京全年供水量42.11亿立方米。
1和2的水量,合计5.15亿立方米。但是究竟二者是什么比例,并不好计算。反正,北京24年全年地表水资源总量24.5亿立方米,张家口和承德输入北京18.97亿立方米,北京向下游输送了38.25亿立方米。24.5+18.97-38.25=5.22。所以,姑且算北京自己的地表水55%,张承贡献了45%吧。
3.开采地下水12.16亿立方米,看上去多,但是少于地下水补充量。所以,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水位12.26米,比23年回升了2.48米。
4.再生水利用这一块,北京应该能称得上全国典范了。比如说,和天津比。天津24年全年供水量3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75亿(包括引滦入津2.22亿,南水北调9.78亿),地下水2.53亿,其他水源6.73(再生水94%和海水淡化6%)。北京的再生水,占总供水的31%。天津的再生水,占总供水的19.8%。
5.南水北调的水,占了全年供水的27%。没有这部分水,北京就得继续从地表水和地下水里拿。有了南水北调这一部分,最近这些年,北京河流不再断流了,地下水的水位和蓄积量也逐渐恢复了。其实北京还有另一部分引水,是从永定河调入的黄河水,1.17亿立方米。这一部分是用来恢复生态和河流了,没有用来供水。
--
FROM 202.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