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电车和油车不是更新换代的关系
下一代汽车的发展方向是电气化、智能化和自动化。能量来源只是其中的一个变化,但并不是全部。现阶段电车的唯二值得说得问题就是补勇效率比较低以及冬季续航。但这两个问题目前在解决的路上了。而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油车不具备的。
【 在 verb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只是能量获取来源不同。
: 要是说到类比,手机,手表,相机都不合适,
: 最合适的是煤气灶和电磁炉的关系, 哪个城市电磁炉取代煤气灶了?
--
FROM 49.7.47.*
智能化和自动化需要高且稳定的电力保证,油车要想做这点,那就自己还要带个大电池,这和增程电动车有啥区别?你理解了吗?
【 在 verb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啊??? 无法理解=》"而智能化和自动化,是油车不具备的。"
--
FROM 49.7.47.*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想想5年前的电车是什么情况,再对比一下现在。今年蔚来将会发布150度的电池,一些车企也会发布800V高压充电。新能源相关技术的进展是很快的。今年上半年电动车的渗透已经快到25%了,这已经超过了2025年的目标,而下半年大概率会高于25%。这样的发展估计也是两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的。
【 在 al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果你这说法能站得住脚,对于电车更惨,本来电池应付续航已经捉襟见肘了,还要留出一大部分给智能化和自动化
:
--
修改:gowithrain FROM 49.7.47.*
FROM 49.7.47.*
目前看,一次行程差不多要10%~15%的电量是供给车上的各种智能设备。未来如果自动驾驶实现了,会更高。
【 在 alo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能说说电车打算分多少功率给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吗?
:
--
FROM 49.7.47.*
有两个问题:
1、你的15kw的电耗大多数用户场景是没有问题的,但偶尔你也要跑一下长途吧?这样就远远不够了。所以需要的电池度数远比2度要多。而且你加了一块电池,不只是加一个电池组件,还要加上给电池充电的设备。这本质上就是混动以及增程的思路。混动在汽油车时代都不是占主流的解决方案,为什么现在就能是呢?增程的解决方案目前也被看成是新能源的一程过渡方案。
2、你的意识里还是觉得汽油优于电动。汽油机+电池的解决方案明显要比纯电的解决方案更复杂。如果我把电池容量以及补能解决了,难道用一块电池又能提供动力又能提供智能设备的电力,这样不更香?
我不想和你在这争论油车还是电车更香。看看世界上那些聪明的大脑都在做什么吧,从政府到企业,多少资金和人力在投入到电动车上。难道他们比这里面反对电动车的人还蠢,不知道现在电动车的那些问题?说实话,现在反对电车的人和当年汽车出来时,反对汽车的马车夫本质上是一样的。别着急,最晚2025年就有答案了。
【 在 alou 的大作中提到: 】
: 典型的电耗计算功率是15kw,1.5到2kw,那么在这个年头了油车加个2度电的电池很困难么?
:
--
FROM 49.7.47.*
一的问题,电动车的空间普遍都很好,后排没有鼓包更是优势,电池乘员空间这个问题,不知道你是坐得哪家的电动车。
另两个问题说实话我觉得都是发展的问题,而且我觉得2-3年应该会有比较大的进展,2025年再看。
【 在 al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对电车不满的点有几条:
: 1. 电池占用乘员空间
: 2. 补能速度慢补能设施不足
: ...................
--
FROM 49.7.47.*
我的信心来自于消费场景、资金、人力、技术,都在大力的投入,并且已经看到了一些曙光,比如固态电池、800V高压充电、换电技术等。
充电设施的基建国家也在鼓励适度提前了。
【 在 toutouqi 的大作中提到: 】
: 锂电怎么也有几十年历史了,补能问题,过去几十年没解决的问题,觉得2-3内就能解决,这个信心来自哪里呢。
--
FROM 49.7.47.*
可以体验一下最近这一两年的电动车,对比一下同样价格的油车的乘坐空间。电车的结构比较简单(整体零件数要比油车少不少),不需要传动轴,空间上的灵活度要比油车大的。
【 在 alou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坐过北汽的,后排都是小板凳。
: 去4S店看汉,也明显感到地板高前排座椅底下高度小导致腿脚不好放。
:
--
FROM 49.7.47.*
举笔记本、手机、离开太阳系这样的例子,说明你不知道什么叫类比,逻辑也比较混乱。没关系,汽车刚出来的时候,马车夫也是这样认为的。别着急,2025年再看就好了。
【 在 toutouqi 的大作中提到: 】
: 笔记本用的锂电池,10年前至今都没有明显容量变化,待机时间的提高是通过芯片节能实现的。手机,已经由待机一周变成一天了。只要投入就能实现梦想的话,人类早离开太阳系了。
--
FROM 4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