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model3大约1万公里总结
五环摩托狗特别多,造成的急刹比较多,每天都能遇到,更新后这类急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旁边车贴线开,会刹一脚,昨天遇到一次右前方车辆居中造成的刹车,打400投诉了。
前车颜色白天是深灰色的,表明当前系统重点跟踪的目标,如果刹车你会发现旁边车道疑似并道车辆同时变灰,目前异常减速都是这种。
我并线刹车遇到的比摩托车少多了,总体感觉比上个版本好。这个和场景有关,如果摩托车不多,这个版本估计难以接受,因为上个版本对并线判断基本和司机判断一致。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AP最近频繁幽灵刹车,有遇到么?
--
修改:hsv FROM 223.104.41.*
FROM 223.104.41.*
限外牌以后,bj环线快速路的摩托车非常多,中低速时种穿缝,畅通时各种路障,10次穿缝路过你,有5次急刹,每天都能遇到,现在摩托车的急刹没有了。。。
【 在 djkstra 的大作中提到: 】
: 特斯拉AP好像对摩托电单车这些两轮车特别敏感,正常四轮车跟车距离最小大概10几米左右,
: 要是碰到前面有两轮车,50米就会刹车了
:
--
FROM 114.246.97.*
毫米波版本特有的急刹,桥梁之类的造成的。这个版本是多摄像头目标融合,效果很糟糕,摩托车、大巴、长货车检测效果很一般,目标大幅度抖动会导致各种急刹。还有就是隔离带误检成行人的急刹,这个也是目标后融合的弊端。如果正前方弯道,也可能有急刹,属于轨迹判断造成的。
新版本以上情况基本不见了,bev是在特征空间检测目标的,效果远胜于后期融合,我感觉错在变道判断上。
屏幕上会有焦点目标,表示系统关注的,比如前方车辆白天灰色(晚上白色),变道车辆颜色会变灰,如果aeb判断要撞,会急刹。我观察现在的急刹都是变道引起的。以前摩托车防不胜防,现在看着两侧车辆就可以预防,汗…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我是上一个版本(视觉+毫米波)遇到的,新版本(纯视觉)更新了但还没来得及开
: 五环堵车,在最里边车道用AP跟车
: 没有摩托车,我也没感觉的旁边车贴线,突然就急刹了
: ...................
--
FROM 114.246.97.*
我是冲着bev买的Y,对毫米波这版本没啥期待的,也没打算用,不过提车不久就遇到了暴雪,五环堵车估计有1.5个小时,开启AP以后,遇到了各种急刹,简直是badcase集中爆发,反而知道了其底限,后面就大胆的用了,旧版其实蛮超期待的。现在bev来了,期待更多了,完善几个大版本,开到2030没问题了。
我通勤5环快速路基本都开ap,除非是9:30出门,路上不堵车自己开着爽。上述各种情况了然于胸,最困扰的还是摩托车,如果有车贴我后面开,我会脚踩油门驱赶AP,或者取消ap防止被追尾。。。
远途跑过秦皇岛、河南,都是AP,急刹没碰到,碰到一次足以致命的问题,就是河北的那种检查站,导流出去那种没识别,事发时低头看手机,抬头时前方就是那种隔离墩之类的,速度120就要撞了,之前没有任何预警,刹车踩到底刹住了。其实听说过那种混乱划线的会出问题,没重视。疫情没出过北京,平时环线用麻了反而很危险。打这以后,每天还在用,但视线不敢长时间离开前方了。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搞得我不敢用AP了,这要是在高速上大概率要被追尾
: 对了,您在高速上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多吗?
--
FROM 114.246.97.*
鸟瞰视角(Bird's Eye View,简称BEV);21年tsl引入了transformer,将多摄像头特征融合到bev对齐,然后在bev特征向量空间进行目标检测,相较于之前先检测目标再融合的方式,跨摄像头的大目标的检测性能提升较大。单摄像头的误检降低较多。
直观上,就是大公交、长货车在侧面的抖动基本不见了,在右后侧还有略微的前后抖动。之前一部分莫名其妙的急刹是由于大货车抖动造成的。
不过,好像深色车辆检测效果一般。也许模型还没大规模本地化训练。
【 在 xiechuanhust 的大作中提到: 】
: bev是啥?
--
FROM 114.246.97.*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您这么一说,新版本在幽灵刹车方面应该有很大进步?
以前算法局限性很大,各种误检,现在基本没有了。从升级到现在,我观察幽灵刹车都是相邻车道的车辆引起的(误检难以避免但应该低很多了)。如果能做到之前毫米波雷达版本的变道处理,总体就非常就不错了,拭目以待吧。
: 不过再请教一下,目前国内的纯视觉方案与美国的FSD相比,在技术上是同步了吗(只说技术,不考虑功能上的区别,比如自动变道、自动出入高速等)
技术栈应该和FSD beta v11.4一致了(甚至可以识别路侧静止车辆开门),有些模块可能没有激活(媒体说占用网络),另外就是识别所用的模型,可能还没本地化训练优化,实际性能肯定远不如美国(我感觉夜间深色车辆识别一般漏的多),这块基本算是运维的范畴了,基本就是收集反馈迭代优化了。
PS:EAP我以前都是当ap用的,变道磨磨唧唧的,出入匝道也很难用,这版好像出匝道的时候,尽量贴着实线一侧,不过也不怎么好使。
--
修改:hsv FROM 114.246.97.*
FROM 114.246.97.*
客气。AP大胆用,刚开始克服掉控制它的冲动以后就一马平川了。
切记,几年内都仅仅是只是辅助驾驶而已,你把AP当作刚拿驾照的新手司机替你开车就好了。无论以后迭代的怎么样,漏检误检不可避免,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视线不要离开路面几秒钟(喝水查路况啥的要盯着路),速度越快,越要看路,市区你睡着了最多低速撞树,高速上120的速度可就是一生交代了。
我现在上环线、快速路就AP,匝道前1-2km就手动汇入出口的车流,车流上70-80心情好就自己开,想去隔壁车道直接打灯自己并线,然后再次激活AP。
手握着方向盘,搭在扶手箱,脚放在油门后面地板,如果担心系统误判两侧并线,会随时补一脚油门。遇到过隔壁车的车尾和我车头位置强并的,一脚刹车避免剐蹭(这个版本距离2大大增加隔壁车辆插入的概率);后车如果贴过来就补油门驱赶AP,让后车穿缝先走;反应和自己开车没区别、等等诸如此类;观察四周,和平时类似,随时接管,因为不需要踩油门保持车速,还是非常轻松的。没必要等到全社会都自动驾驶了才用,提前享用,但安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 在 visualarts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谢,今天学到很多
:
--
FROM 114.246.97.*
年初大火的大模型,各种ChatGPT,核心就是transformer,证明了大力出奇迹。
智能驾驶的网络其实就是各种transformer模块组合,初期bev是靠各种糅合,21年用transformer一统江湖。今年9月FSD v12所说的端到端,老马很隐晦的说“方法就摆在眼前,只不过没想到而已”,业内猜测就是transform把最后的轨迹预测部分取代了(之前用的是穿透的是蒙特卡洛、各种搜索算法,纯trick),这块完成以后,后面就是大力出奇迹的时刻了。
视觉识别模型目前还没到GPT那个阶段,主要是训练所需的算力需求太恐怖了,OpenAI要搞1000万块GPU来训练世界模型,是GPT4所需GPU的400倍。。。
国内商汤等已经在这块完成了实验,上车也是时间问题,所以说技术差异其实没那么大,主要还是在算力上。。。
【 在 Muscle2021 的大作中提到: 】
: 涨知识了
--
FROM 114.246.98.*
汽车之家有哥们常年前2.6、后2.3的胎压,总能耗135,和我2.9差不多,我试过2.5过弯/有颠的时候支撑不好,能耗差异也不大,不过我郊区一半的路自己开,还是2.9比较爽,我上一辆车2.5/2.7都试过没啥差异,胎压黑科技是水军正经培训的话术…
我打算忙完这季度如果有时间研究一下悬架,换23款原装试试,据说软了一半,比用第三方经济型的要好…
【 在 djkstr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常年保持冷车胎压2.5,能耗也没高多少这天不开空调也就9度电,
: ...................
--
FROM 219.23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