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李想和大嘴为啥要吹增程技术?
增程还是有技术含量的
而且是比较难的技术
发动机燃效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增程根本就没啥技术,只是在当前的情况下比较有市场罢了,而这俩家只是瞅准了用户需求,但增程技术并没有排他性。理想的吸引力在家用,问界主要竞争力是智驾。李想一个搞营销的吹就算了,大嘴一个搞技术,也跟着吹增程就太不体面了。
: 其他家如果想上增程,分分钟的事情吧。这也是我另一个不太理解的点,蔚来和小鹏为啥不上增程?蔚来那个车造的其实真的比理想的好。
--
FROM 114.254.0.*
有的
因为增程车也可以功率合流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增程发动机和动力没有直接关系,只是用来发电的,和你买一台汽油发电机一直连着你的纯电车充电一个原理。
: #发自zSMTH@MEIZU 21
--
FROM 114.254.0.*
在确实需要的时候可以最大化输出功率的啊
现在的增程车应该都有
【 在 coco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没啥意思了吧,就跟机械表搞那几秒误差差不多了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4 Pro Max」
--
FROM 114.254.0.*
只是稍微纠正你一下
可以没关系和没有关系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表述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是可以完全没关系的,因为满电状态就是最大功率了。
: #发自zSMTH@MEIZU 21
--
FROM 114.254.0.*
增程还有优化和进步空间的
尤其是在四驱车上:P
阿维塔3.6度/L的增程器就要上车了
问界M9是3.44度
【 在 EmperorPiero 的大作中提到: 】
: 而且很多发动机120并不是最佳工况
: 增程的设计思想就是解耦合
: 所以再等几年,等专门为增程设计的发动机逐步问事吧
: ...................
--
FROM 114.254.0.*
发动机燃效、发动机和发电机工况的综合优化都还有文章可做
电驱也有优化空间
从发动机、发电机来看
目前还在进化
比如理想目前是3.2度/L
阿维塔要上的增程系统是3.6度/L
如果就这么对比,可以获得12.5%的油耗提升
理想现在还是400v的电驱系统,如果换成800v/sic
可以获得大约7%的能耗提升
这两个一叠加就是20%的能耗提升
以L7为例,现在是7.6馈电油耗,节约20%的话那就是6.1L
增益很大
【 在 coco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空间不大了吧?还有10%空间?我感觉没啥意思了,还是传统发动机的老路,压榨那一点性能,靠营销区分高低端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4 Pro Max」
--
FROM 114.254.0.*
我觉得电池就没必要太大了
还不如减重
如果电池密度提高的同时
放电和充电倍率都提高,我希望电池能缩减到20度
【 在 pigflyi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电池密度增加一倍的话,纯电续航还可以增加100多公里。
--
FROM 114.254.0.*
发动机燃效的提升本来就是很难的事情啊
再看看能不能冲击到4度/L呗
按照你这个想法
其实纯电和DHT也没什么技术难度了
【 在 cococap 的大作中提到: 】
: 800v等成熟的电系统技术肯定要上的,然后再加上阿维塔这个増程器效率,这两项应该都没什么技术门槛。后续还有什么空间需要很高技术难度的?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iPhone 14 Pro Max」
--
FROM 114.254.0.*
想了一下
昨天被你绕坑里了
其实功率分流和功率合流在增程的燃油驱动模式下是重要工况
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 在 rasp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是电池保电的情况,但通常情况下是可以完全没关系的,因为满电状态就是最大功率了。
: 【 在 freshcool 的大作中提到: 】
: #修改自zSMTH@MEIZU 21
: ...................
--
FROM 114.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