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这里有没有厂家的人,能不能开发一款车
在车企,一个车型的立项,首先要回答“卖给哪个用户群体,卖多少钱,预估多少销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决定了后边的所有开发,做多大的车,几个座位,用多大功率电机,内饰用什么料,发多少钱的广告,等等。
你的想法在工程师思维来说,很好,但如果想回答上面的那个问题,就完全不着调了。
车越贵,消费群体越小,而且买贵的车的那些人,不在意你说的这两样东西,真的在意的就买油车或者坐直升飞机了。
从技术上展开来说的话:
1,防火这个事情,首先现有的电池里面是灌胶的,防火已经在考量范围内了,其次车舱内的所有材料都需要做过阻燃试验,在一定温度下能扛两分钟不起火(虽然大部分时候这种试验都会让步通过,这世界上也没有什么材料是真的绝对绝对烧不起来的),最后是电池的燃烧起火,本质上其实已经是爆炸了,和你三星手机爆炸是一回事;
2,安全性到了极致,重量肯定是要上去的,因此就要求更大功率的动力总成,由此就要求更大的空间,于是又要求更大重量......可以参考装甲车,或者警用悍马,这类特种车辆,都是二百万起步的,又或者参考美国总统的防弹座驾?
整体来说,你的想法不是不能实现,而是不能“低成本”地实现,或者说不能“在常规消费群体可接受的价格范围内实现”。
【 在 warriorxsf 的大作中提到: 】
: 借用船夫的话,安全是最大的奢华,需要达到如下指标
: 1. 防火。电池周围由隔热材料包裹,随便烧也不会烧到座舱,给人充分逃生时间
: 2. 结实。最好能让两个大货前后夹击不伤座舱,重卡压顶门照开
: ...................
--
FROM 117.131.117.*
你的第一句话,可以翻译成:“我不是专业的,但我觉得我说的对,你虽然是车企的,但你说的也不一定专业,也不一定对”。所以你这个意思,我就只能顺着你来说呗?反对你的就“不一定专业”呗?
你的第二句话,如果我想纠你的逻辑错误还是很容易的,“目前没听说谁能做到”这个绝对是错的,很多小众车基本没有烧车的案例爆出,因为他们总共也没卖出去几辆。只不过这种发言没什么建设性意见。
我的建设性意见在我第一次回复你的时候就说清楚了:“不是做不到,而是做到的代价太高,或者说对普通民众来说性价比太低”,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当前市场上的新能源烧车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当然这个结论你怕是又要怀疑“不专业”,所以还是不说了。
“李想的成功”,还是需要解释一下的,理想抓住了一个用户群体,占得了两年左右的先机,但整个车企距离“成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MEGA失利之后,它的下一辆纯电车型将会更加重要,但说实话,“纯电豪华”这个玩法,理想很难玩得过蔚来,就算玩得过,“怎样盈利”这个问题又会接踵而来,毕竟蔚来已经赔钱到开始想出去卖纯电架构了。
“防弹轿车”对普通民众来说,一辈子都用不上,用得上的那一次或者两次,防弹估计也没用,所以别的楼层说你这个是“伪需求”,其实是有道理的。
如果不在意钱,买考斯特,买卡车改装房车,买迈巴赫,买超跑,这些都能让别的车躲着你,生怕剐蹭了赔钱,根本没有撞上来的风险。你要不要考虑一下?
【 在 warriorxsf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谈那些车型立项要考虑的事儿,因为我也不是专业的,就算是你是车企人士,对这个事情也不一定专业,否则李想那个高中生这两年也不会成功。
: 我就知道一点,如果我的新能源车电池着火不会伤及座舱,目前没听说谁能做到;高强度钢也没见哪个车企用过,特斯拉压铸车体就是所谓减少了零件接口啥的能提高强度,大家纷纷都说好技术,3000MPa钢又不是没有,能让车变重了?不理解。难道真的两个1500MPa钢构件组合起来就变成3000Mpa钢了?
: 越有钱的人越在乎安全。要不然防弹轿车要他干嘛
: ...................
--
FROM 117.131.117.*
是是是,全世界汽车产业,五千多万人,都是弱鸡,都不如你,大佬你赶紧开家车企,实现这俩需求,升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癫疯吧。
你的需求在车企里是天天被讨论的,电池安全,碰撞安全,每个项目都有接近一百人在服务这两个需求。
你不知道有人提过这俩需求,只是因为你不是行业内的人,又或者是你孤陋寡闻而已。
如果把你的观点转化成车企内的逻辑,可以分解成以下两点:
1,设计一款车型,围绕这两个属性来开发,别的属性全都靠边站;
2. 设计一款车型,围绕这两个属性来“宣传”,创造舆论优势和卖点爆点;
第1条,是比亚迪“2000公里大油箱”的玩法;
第2条,是理想整个增程产品体系的理念;
它们都成功了。
所以当你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心理一定是“它行为什么我不行”这种想法。
但是,但是,但是。
成熟的汽车厂,开发一款新车型,需要投入约40亿的开发成本,可能改造产线还要额外投入;而不成熟的新势力,要投入200亿起步。
你觉得怎样的投资大佬、董事会,会把200个亿,押注在你的“这一个观点”上?
还是回到问题的开始,你能回答“卖给谁,多少量,投入产出比是多少”这个问题吗?你有数据支撑吗?你做过用户调研吗?你知道市场上、历史上有没有人做过类似的事情吗?
什么都没有,甚至都不是业内人士,就在论坛上随意发个贴,上嘴唇碰下嘴唇,一句“俺觉得”,就骗到了我几百字的解释,解释完了你还觉得我们都是傻子,行行行,就你聪明,你神仙转世,诸葛再生,行了吧,键盘侠先生?
懒得废话了,再回你帖子我就是诸葛亮。
【 在 warriorxsf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各位回帖我就知道了,以前没人做的就是不合理。我还真么见过这两需求在哪个地方被人正式提出来过。
: 难怪理想卖得好,其他车企脑子还在传统做高性价比的路子里迟早会死翘翘。
:
--
FROM 117.131.117.*